老雷神仙是清末民初在马耳山上进行修炼的一位道人,具体生卒年、籍贯生平,无人能详。马耳山周边地区关于老雷神仙的传说很多,至今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老雷的故事,知道马耳山上有这样一位老雷神仙。
关于老雷神仙的传说,一是经常给马耳山周边的穷苦老百姓治病,分文不取;二是老雷神仙的修炼场所就在马耳山仙人洞里,每天面壁打座修炼,特别是修炼后期,经常成半月进行辟谷,不食烟火;三是老雷神仙经常到马耳山顶峰的平台上吞云吐雾进行修炼,等等。
关于老雷神仙的最后故事是:这一天老雷神仙正在山巅修炼时,从东飘过了一朵彩云,环绕在马耳山巅。老雷低头一看,彩云就回荡在自己脚下,四顾茫然,什么也看不到,只有一片云蒸霞蔚、如醉如仙的感觉。老雷神仙认准了这是太上老君来接引他上天,于是纵身一跃,跃入彩云之上,准备腾云驾雾,白日飞升——结果自然很清楚的了,马耳山北坡万丈笔削,老雷神仙从那儿摔了下来,一命呜呼。其实老雷神仙最后的岁月大约持续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
老雷神仙已经作古多年。但实际上他真正的神仙洞府修炼之处并不在马耳山主峰北侧的仙人洞里,而是在主峰南侧的另外一个仙人洞中。相比较而言,主峰北侧的仙人洞不过就是个说法,而主峰南侧的仙人洞,才是真正的仙人洞,至今依然仙踪俨然。
主峰南侧的仙人洞被称为石屋。在马耳山南麓,石屋是个颇具知名度的地名。但石屋具体指的是什么,却少有人知道本来指的是老雷神仙修炼的山洞。
石屋在谷歌地图上有标注,但标注的位置也不准确,相差1华里多,以至按照地图去寻找石屋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
石屋所在位置跟马耳山整体属于变质岩地质不同,而属于裸露花岗岩地貌,跟五莲山、九仙山、甚至山东半岛东端的崂山等属于同一地质地貌。裸露在地表面的花岗岩,在亿万年寒风酷暑风化侵蚀之下,也许还有小冰河时代的地质塑形因素,呈现出千奇百怪的状态,满目石浪滚滚,到处绝壁断崖,松涛潮动,怪石参天,俨然世外桃园,福地洞天。
一块圆鼓隆咚的巨石横亘眼前,一株松树居然生长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几乎没有土壤。马耳山区十年九旱,真令人纳闷这株松树如何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自己的存活,真可堪称生命奇迹。
老雷神仙的洞府就在这块大石的另一面。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人工开凿的拱形石洞。洞口高约1.8米,深度约不足5米,宽度约3米有余,洞内面积约10平方米,足以容纳3-4人论经讲道、谈天说地。洞壁及拱顶开凿得十分光滑,显然是古人精雕细琢的成果。至于具体的开凿时间,肯定要大大早于老雷神仙的年代。但问遍周围看到的上年纪的人,对石洞开凿时间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洞底平滑的石壁上,有一个大大的阴刻寿字,字体苍劲深厚,显然不是等闲人随意之作。想当年老雷神仙、也许还有更往前的神仙,应该就是在这寿字下面的道家祖师塑像前,宏法颂经,潜心修炼,最后得道成仙,跟老雷神仙一样腾云驾雾平日飞升而去,以至仅仅留下了一座空落落的神仙洞府。
老雷神仙的石屋子貌似是经过人工精心雕琢的洞穴,不可能是天然生成,而且历史一定十分久远,也曾打听过一些老年人,无人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凿的。推测一下,看石洞的样子有千把年是有可能的。莫非是云芨七签里记载的马耳山道士修炼的场所?那个时候(北宋真宗年间)全国道教盛行,有人在这儿开凿洞窟进行修炼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除此之外马耳山貌似没有什么地方可供修炼之处,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最近考证唐代萧颖士《游马耳山》有个收获,萧老夫子从山南坡上山,有“洞穴拾瑶英”的记载。以此推算,萧到马耳山是公元735年,那么此洞当在这之前,初步推测,应该是北魏拓跋王朝时代的遗迹,即开凿时间约为公元500年左右
马耳山周围的洞穴只有北坡的仙人洞或南坡此洞,除此之外再无像样的洞穴。而作为神仙修炼的场所,只有南坡的洞穴,即此洞可能性较大
石洞外面的左侧,紧贴石壁下方的一小块平地上,有两三米长的断壁残垣踪迹,高度不及50公分。这儿应该是老雷神仙平日的住所,区别于石洞内的修炼之处。当时的房屋情况无人可知。但从残留的建筑材料遗迹来看,应是就地取材、极其简陋的3间茅屋。此处距离最近的香店村有4华里,且在荒山之中,可以想像当时在这儿秉持修炼的神仙,的确是非凡之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