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8|回复: 1

读《歌德谈话录》有感

[复制链接]

22

主题

271

帖子

5286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5286

新年送“福”

发表于 2009-11-10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记忆中,好像知道伟人这个词不久,就知道了歌德的名字,以前,从未主动阅读过他,也不敢如此唐突的去深究他,感觉他离我很远,除了考试时用到他的丁点儿诗外,似乎与我就扯不上任何关系了。因为当时的我不喜欢诗,对国外的文人也不感兴趣。<br/>  直到最近,当我强迫自己慢慢走近他时,才发现“哦,原来他是这样的人”,从《歌德谈话录》导读、《歌德谈话录》以及歌德青年时的著名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歌德的形象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是一个喜欢探讨人性的人,因此再看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注重的是歌德的品行及他对人生的一些看法。其他的关于艺术、宗教之类的观点,就更加不敢妄加评论,也实在是无话可说的。<br/>  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的观点出发,歌德无疑是个具有完整人格形象的人,尽管他也有很多人性的弱点。从《谈话录》记录的歌德的许多话语中,我能真切的体会出他的真实、善良、平易近人及睿智,当然,爱克曼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一个虔诚的崇拜者身份看待歌德的,《谈话录》中不乏言过其实的观点,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歌德的某些言辞中,明显的感受到他作为人的双重性,即他也有世俗平庸的一面。但是,这丝毫也不会影响歌德作为伟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当然也包括我在内。因为只要是人,如恩格斯所说的就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能真实的表现自我者,不损人利己者,说明他的内心更倾向于天使,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一个可爱的人。<br/>  首先,我想谈一谈我认为的歌德吸引、感染我的一些高贵品质,例如,从1823年6月10日爱克曼辑录的关于初次谈话时的环境以及歌德的衣着举止中,一个平易近人而又具有生活情调的人进入我的眼帘,爱克曼说:“房子内部给我的印象是愉快,不怎么豪华,一切都很高雅和简朴”“褐色面孔沉着有力,每一条皱纹都有丰富的表情。”在爱克曼的眼里,歌德的面孔显得“高尚而坚定,宁静而伟大”,在以后的多次谈话中,我读能体会到歌德的作为一个老人的和蔼可亲,而不是一个伟人,让我感到生疏和胆怯。我最崇敬的是他关于性格和精神的一些观点,他曾高度赞扬过莫里哀:“这不仅因为我喜爱她的完美的艺术处理,特别是因为这位诗人的可爱的性格和有高度修养的精神生活。”虽然这是他对莫里哀的评价,但是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歌德自身的人格魅力,一个人只有自己属于或极力追求某种秉性时,他才会不由得称赞另一个具有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从后来他对好的作品的评价标准中也可以看出,他说:“一个有才华的人耍出一切花招了有什么用处,如果从一部剧本里我们看不到作者的可敬爱的伟大人格?只有显出这种伟大人格的作品才能为民族文化所吸收。”每当读到这些话语,我都会觉得是心灵的陶冶:见到一个伟大心灵向另一个心灵敞开,这样的真正的暖人的欢乐自然是源自于内心的。从《谈话录》中除了身受歌德在性格和精神上的启发外,我更是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如他说过这样的一段很精辟的话:“人总是安于遵循现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事物,即使自己有了新思想、新见解也多是埋在自己心里不想以卵击石。”的确,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创新精神,其实,许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创新理念,而是缺乏实践的勇气和耐力,自身的惰性无形中已将我们禁锢这些都是我从歌德的谈话中收到的一些启发,当然还有许多,再此就不一一举出,希望能亲身感受一下。<br/>  在此,我还想说一些各的思想中的一些我不能苟同甚至说是反对的思想观点。这就是我想谈论的关于其思想两重性的问题,恩格斯也曾把他看成是以为具有两重性的天才。他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正如我上文提到的,只要是人,就会有缺陷,我们并不是要批判或指责被我们拿来做“案例”分析的人,而是为了从探讨中总结经验。因此,我也想说一些我对歌德的一个不能十分赞同的思想观点,歌德说过:“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是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多余的自由有什么用,如果我们不会用它。”他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与其身份有关,他认为“市民和贵族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这里,我认为晚年的歌德已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再也不是“狂飙运动”中的那个激进青年,在他的潜意识里,始终存在着等级观念,他已将此上升为一种道德,正因为这种思想,他才会认为我们中国人和他们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几乎一样,甚至,我们的一切都比他们那“更明朗,更纯洁,更合乎道德”,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中晚期,等级制度森严,正好符合歌德的观点,因此他认为“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的原因”。另外,在《谈话录》里,歌德经常提到席勒,他对席勒的早逝及作品颇有感慨,他认为是理想断送了席勒的生命,因为“理想迫使他对自己提出超过体力所能及的要求”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其思想保守的一面,他有时会轻视人的精神追求对人行为及其人生的巨大推动力,而倡导一种安于现状,服从的心理。<br/>  以上,就是我读完关于歌德的一些作品后的一些感悟,尽管很幼稚和狭隘,但仍希望对自己和他人都有些启发与裨益。

22

主题

271

帖子

5286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5286

新年送“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大家给顶一下啊[em57],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