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7|回复: 0

民俗┃这位老人说:600年的传承,不贴这个过不了年

[复制链接]

1566

主题

1568

帖子

9555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55
发表于 2016-2-1 17: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从农历腊八开始一直到年底最忙了。”年近九旬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洛书对着阳光,仔细地察看徒弟印制的每一幅年画。在潍坊年俗文化中,不可不提及的就是杨家埠的年画,它形象逼真地记录下了潍坊的年俗文化。临近春节,年画市场迎来了销售热潮。在杨家埠的年画作坊里,那一张张年画,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

一张年画贴出喜庆热闹

岁首之前,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买来新的年画贴在各处,家里顿时添了喜庆、热闹的年味。过去,年画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除福字对联外,普罗大众心中与春节一脉相承的文化符号与装饰艺术。辞旧迎新之际张贴年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家庭仪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贴年画的习俗渐行渐远。但近年来,随着年画的不断创新发展,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了不少市民的年货新宠。近日,在杨家埠年画作坊里,《童子报平》、《加官进禄》、《福如东海》、《步步连升》……种类繁多的年画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工艺复杂的年画一幅十几元、几十元,简单的只要一元。放眼望去,市场一片繁忙景象,作坊的工人们加点赶印,前来选购的市民不断流儿。


杨家埠木版年画社社长王永海说,临近春节,杨家埠各个木版年画作坊一片繁忙。近几年,每到这时候都是销售的旺季。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也有不少潍坊本地市民前来购买,用来收藏或赠送亲友。“随着人们对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的重视,木版年画会越来越受欢迎,木版年画的前景和市场不可估量。”王永海充满信心地说。

一位老人言说600年传承

“这个拿鞭的是敬德,那个拿锏的是秦琼……”闻声望去,书案前,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认真地讲解年画。这位老人正是杨洛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生于1927年,是杨家埠“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年画世家出身,耳濡目染,杨洛书从小就迷上了年画,他7岁开始摸刻刀,14岁时就跟父亲学着印年画,17岁进作坊学徒,此后几十年刀耕不辍。  

据杨洛书介绍,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与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的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于明朝洪武年间兴起,盛行于清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杨家埠木版年画乡土色彩浓郁,艺术风格淳朴鲜明,以题材广泛、工艺精湛、产销量大闻名于世。


“我的祖先是明洪武年间由四川梓潼县迁来山东的。这之前,他们自宋代起就从事佛经雕刻。到这里后,受儒家思想影响,开始用木版套印年画。”杨洛书说道,杨家埠木版年画清代达到鼎盛期,杨家埠曾一度出现“画店百家,画种过千,画版上万”的盛景,产品流布全国各地。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杨家埠有80余户,320余人从事年画生产,已经注册的“堂号”有“复顺”“同顺德”“同顺堂”等50多个,年产年画近两千万张。

一份坚持制作手工传奇

杨家埠的一家年画作坊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雕刻、印刷、晾晒,所有的工序全部是纯手工。据了解,一张小型年画的制作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首先是思考创意,想好后定稿,最后再刻版。以“门神”来说,画面中有六至七种颜色,就需要刻印六至七个木版,随后按颜色从深到浅来印,首先是墨线(黑色),然后紫色、红色、绿色、粉色、黄色,随后印画才完整结束。


传统年画的制作,还包括纸张和颜料的调配。在作坊内,你会发现制作年画的纸张基本都是泛着黄色的。据了解,传统的年画所用的宣纸也是定制的,既薄又脆,这种纸张无法用机器印刷。颜料则是用矿物色、植物色和自己调配的现代原料,能长久保存,不怕水。

杨洛书还介绍说,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其中最关键的是刻版,要在梨木版上雕出线版和色版,且雕刻线条必须清晰,否则印刷出来的年画会模糊不清。为了保证年画质量,就不能用机器刻版,而是始终坚持手工刻版。


“刻版是个硬功夫,需要全身力量集中到身体一侧,又要求手腕轻柔。现在,我的颈椎和腰部都有问题,都是刻版时留下的后遗症。”杨洛书表示,常年的雕刻,让他的手指骨节比常人大很多。

“因为程序特别复杂,创作年画需要的时间又很长,掌握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能掌握全部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的,不过八九个老艺人而已。”王永海介绍说。

一种创新登上大雅之堂

杨洛书的家中仅雕版就有整整几大橱,光门神就有十几种,代表作品武门神有《秦琼尉迟恭》、《赵公明燃灯道人》;文门神有《三星在户》、《五子登科》等。如今,杨家埠印制年画的画版,有三分之二都保留在杨洛书的手里。他珍藏至今的1000余块画版,现都已成孤版。

“虽然这是个很民俗的东西,但是并不土,相反还很高大上,能很鲜明地反映时代气息。杨家埠年画是六百年前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技术,旧社会能进行创作的,大都是比较有文化和见识的人。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讲究画面的气派、完整,还讲究有看头和可读性。在这一幅幅年画和一块块珍贵古老的画版里,留下了农耕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清晰投影和真实写照,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世界、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王永海表示。


杨家埠的艺人还与时俱进地创作了大量时事、政治题材的木版年画。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发生极大变化,国内的农民起义和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品中,反映民族垂危,呼唤国人发奋图强、力御外侮的时事政治和现实生活的作品相继出现,如《炮打日本国》、《火轮船》、《慈禧太后逃长安》等作品,都是抵御外侮、歌颂辛亥革命的木版年画。后来陆续出现了反映重大社会变革的作品,如《十里洋场》、《上海滩》等;上世纪60年代,宣传雷锋形象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志在农村山水间》;上世纪70年代,年画内容多是表现“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以及反映祖国建设内容的,还有一些革命样板戏的年画,包括《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年画创作进入最辉煌的时期。后来,杨家埠年画的题材又有了创新,杨洛书老人为向“十八大”献礼,创作了“杨家将”系列,还把四大名著、《二十四孝》、《封神演义》中的故事融入到杨家埠年画中,对传统民间年画的改革创新,使得年画以全新的面貌跻身于画坛,登上了大雅之堂,完成了从单纯的年货到艺术品的转变。

几年探索拓宽年画之路

“现在,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喜欢年画的也少了。加之刻版比较辛苦,年轻人也不愿意干。我现在年龄大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工艺能传承下去,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可不能丢啊。”杨洛书说,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再多创造几件新产品,能手把手地多教几个徒弟,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走过了600多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需要绘画、雕刻、印刷、补色、装裱等近10道工序。一般一幅年画至少要刻8块木版。每一步都有很多讲究。画版对不正不行,纸扯不平不行,颜料刷不均匀不行,搪子打重了也不行,学五六年才出师,十几年才独立制作。“现在全部掌握这套技艺的老艺人,也就八九位了,且年事都不低了。不少作坊使用机器生产,机器印刷虽然降低了年画制作的成本,但却使真正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面临丢失的危险,这门技艺怎么传承与提高,受到了考验。”王永海介绍说。


面对古老的技艺,杨家埠的青年年画传承人有自己的看法,潍坊工艺美术大师、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技艺传承人杨志滨说:“这是我创作的作品《岁月留痕》,从题材和形式上大胆突破,实际上已经走出传统年画的范畴了,和工笔画、写意画结合了起来,寻求合适的发展道路,这样路子就宽广多了。”新一代的传承人更多的是科班出身,把传统年画和现代美术技法相结合,走出了新的道路。传统年画只是单张出售,而现代年画的展示形式则多样化,装订成册、装裱成画轴、托裱放入画框中、制作文化衫等。“复顺画店”传承人杨成禄在杨家埠首先采用装裱形式将年画装裱成卷轴画,并且他收集了很多明清时期延至至今的孤版年画,制作成“孤版年画册”,给年画的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杨家埠年画是中国年画在海外知名度最高、出口海外最多的年画作品,杨家埠年产年画2100多万张,销售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许多技艺超群的年画大师,他们有的去京城举办画展,有的被邀请去国外进行表演,还有的站到了艺术院校的讲台上。

杨家埠民间年画,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艺术品。在这一张张年画和珍贵古老的画版里留下了农耕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清晰投影和真实写照。我们和历史的距离通过一张张构图饱满匀称、造型夸张朴实的年画,一块块珍贵而古老的画版而走得这么近。最美莫过中国年。年画年年新,积淀的是年文化。年画是年的名片,时代的文化符号,折射出时代的灵魂。过年了,别忘了贴上年画。 
来源:《潍坊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