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祖父留下来的一张照片,摄于1935年山东诸城乡下。照片上的四个人,居中席地而坐怀里揽着一位少儿的是我的祖父,右侧蹲里者是1924年至1925年祖父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求学时的国文老师王振千,后面站立者是王振千的侄女、祖父的学生王成,祖父怀中的少年是振千老师的儿子,就是后来著名的作家王愿坚,时年6岁。 关于这张照片,祖父在世时专门写过一段说明: “192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反基督教运动中,我与同学王元盛被道尹公署通缉,离开省立第十中学。王振千老师亦因通缉一案,被教育厅解职,偕老母和妻儿返回诸城相州老家。1935年秋,我到诸城乡师任教,教授国文和教育两课,三年级有个女学生叫王成,闻系振千师的侄女,遂借旅行之便,由王成引导拜谒一别十年的老师,振千师当时正仿效上海德国鸡场,试验新方法养鸡兼擅中医,时为劳动群众诊病,不收酬赠。于王振千老师家残破花园中摄此合影。摄影时,振千师正手持雕刀,为他所养的百盆菊花刻制名签,插与盆中。” 关于王振千老师,祖父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载道: “王振千是山东省早期共产党员王翔千之弟。1925年暑假开学,王振千老师接任我班国文教员,不用课本,自选讲义,且亲自写版,交付石印。选材之新,书法之精,直如双璧。讲授阐发,语语激人,但也颇多幽默,使人发笑,而他依然严正面孔,人笑自止,旋入深思。振千老师是北京高师(师大前身)图画手工科毕业,但深有家学,对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多有阐发和批判。彼时尚不到四十,因不惯理发、剃发,貌若老人,身材虽短,而行走迅捷,时思想守旧之人赠送其外号叫异端。振千老师是学校中唯一一位共产党员,思想教育统以潜移默化,组织行动兼以耳提命面。由于这种领导艺术,使一个古老的松林书院改成一个五四精神的中学。全校充满了自由研究的空气。” 正是在王振千老师的影响下,我的祖父在中学时期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24年12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被党组织派往广东,参加由毛泽东任所长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那里转为中共党员。 关于这张照片,还另有一个巧遇的故事。1986年,祖父应邀前往广州,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举行的农讲所60周年纪念活动。我的父亲陪同祖父先乘火车***,然后再转乘飞机奔广州。在火车上恰遇两位北师大的老师对面而坐,两位老师刚开完臧克家学术研讨会,由山东返回北京。祖父与臧先生过去也曾有过交往,就与他们攀谈起来。无意间提到王愿坚,两位老师指着软卧车厢说,王愿坚也来了,就在那边。 父亲起身来到软卧车厢找到了王愿坚先生,简单做了自我介绍,并说自己的父亲存有一张怀抱儿时王愿坚的照片。王愿坚听后感到惊奇,即刻跟随父亲过来看望祖父,双方都很激动,热烈攀谈,最后王愿坚说,这次回北京后,要马上去一趟西德,待回国后一定再来济南拜访祖父,看一看他儿时的那张照片。谁知老天不随人愿,祖父没等来王愿坚,却在1991年初从报纸上看到王愿坚患肺癌病逝的消息,原来那几年王愿坚一直患重病在身。 五年后,我的祖父也驾鹤西去,这件事成了他老人家未了的一个心愿。 原文作者:小松
后:
上图是1935年,冀三纲到山东诸城乡下看望老师王振千的照片(怀里揽着一位少儿的是冀三纲,右侧蹲者是王振千,后面站立者是王振千的侄女、冀三纲的学生王成,冀三纲怀中的小孩是王振千的儿子、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时年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