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64|回复: 2

幼儿园、小学的学习方法和差异大PK,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23

主题

34

帖子

31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312
发表于 2014-3-4 11: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孩子下半年就要升小学了,将要系统地接受正规教育,这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是个大台阶,这一步迈上去不那么容易。刚进入小学很多孩子都会不适应,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T2xRFUXD4XXXXXXXXX-770444714.gif

  第一:作息时间不适应咋办?
  在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也没有严格的出勤时间要求,相对比较自由,中午还可以午睡。而上了小学就要严格遵守时间安排,早上按时到校,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活动,中午也没有午休了,休息时间也就1个多小时。对这一变化家长必须重视,提前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精力充沛,晚上要让孩子在9:00左右上床睡觉。
  第二:突然多了好多学习内容很茫然吗?
  幼儿园的安排以玩为主,学多少没有严格要求。上了小学就以学知识为主了,有具体的知识学习目标,学起来没那么轻松。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往往会情绪低落。
  为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要迈上的这个台阶有多大,我们不妨再具体说一说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要完成册学习任务。小学1~3年级,在常人看来,应该说所学的知识并不难。而事实上,从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要学好1~3年级那点功课也实在不容易。
  先说语文。别的不说,就说识字,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的实验语文教材统计,一年级要识950个字,二年级要识850个字,要求孩子在二年级即可阅读书报,这比以往提前了差不多一年。
  再看数学。小学1~3年级,要认识万以内的数,要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要学习小数、分数、要学习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还要学习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这么多内容,对于一个6~8岁的孩子,也不算少吧?
  再说英语。小学1~3年级,不少地方还未开英语课,但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英语课。如北京,从2004年秋季起,一律从一年级开英语课。如果开英语课的话,一般要求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一级水平。具体地说,在“听——做”方面,要能听懂老师在课上的英语指令(如“Openyour book。”打开你的书),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英语小故事;在“说——唱”方面,要会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和个人情感(如“My name is Wang Ying。”我叫王英;“I like English。”我喜欢英语),要会唱15~20首英文歌谣,要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在“玩——演”方面,会用英语做游戏、表演童话剧;在“读——写”方面,要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正确书写英文;在“视——听”方面,要能看懂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或程度相当的节目,视听时间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这么多内容,也够孩子们学一气的了。
  至于音乐、体育、美术,在小学还是相当受重视的,不用说还有什么劳技课、自然课、品德课,家长们还会为孩子报什么乐器、英语、奥赛、作文班。孩子们真是要累坏了。
  第三是学习环境不再是花花绿绿、色彩斑斓... ...
  下半年即将升小学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小学的教室环境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多彩装饰的幼儿园教室变化为每人一套桌椅、前面一块大黑板,没有太多装饰的敞亮整洁的教室,让孩子很不适应。同时,离开了熟悉的伙伴是不少孩子对上学最担心的事,也是一些孩子入学后不适应的原因之一。而入学后,不像在幼儿园里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与同学发生磨擦和矛盾时,孩子必须开始独立解决矛盾。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交朋友。
{:soso__1371877932005623054_1:} 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功课,提前适应,让孩子能够快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梅兰竹菊松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100

主题

1488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99
QQ
发表于 2014-3-6 13: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9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2292

母亲节勋章原创先锋端午节勋章喜气羊羊

发表于 2014-3-6 22: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家长要提前帮孩子做好功课,提前适应,让孩子能够快速、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