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1|回复: 0

女性择偶的“大叔控

[复制链接]
     

272

主题

3250

帖子

1万

积分

白银元老

埋首不问天下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140

2011十大给力新人情人节勋章端午节勋章白银元老黄金元老白金元老功勋元老

QQ
发表于 2013-6-26 15: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最近一项社会学调查表明,在18~25岁年龄组的女性当中,有70%的女性有“大叔控”情结,希望在择偶时找比自己年龄大10岁左右的“大叔”,因为大叔成熟会照顾人,稳重有魅力,经济实力比同龄男性也更高一些。但是,调查亦表明,这些被调查的女性当中真正跟“大叔”谈过恋爱的只占17%,而结了婚的比例就更低,夫妻年龄差在10岁以上的只占2.7%。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今女性择偶的“大叔控”现象呢?
   女性择偶意愿的“大叔控”现象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向传统的回归。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男权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是主要的婚姻模式,男人在社会上劳作挣钱,女人在家庭中相夫教子,实行的甚至都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妾制。在一般情况下,女人十五六岁就嫁入夫家,而男人大都到了而立之年,所谓“立”就是成家立业。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夫妻年龄差一直是比较大的。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才开始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与下列两件事有关:一是从50年代起,妇女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开始有独立于男人的经济收入;另一件事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这些社会变迁反映在婚姻关系和择偶意愿上,就是夫妻年龄差大大缩小,同龄人婚姻(夫妻年龄差不超过三岁)的比例大大上升,成为一种择偶意愿的新模式,新趋势。在随后的30年间,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很低(基尼系数只有0.2),大多数婚姻中夫妻双方都有工作,都有收入(包括农村婚姻),所以女性的择偶意愿也偏于同龄人。
   从1980年代的经济改革开始,贫富分化程度急剧上升(基尼系数从0.2飙升至0.5),而与此同时,女性平均工资占男性平均工资的比例则从计划经济时代的80%以上降至70%上下。嫁个富豪而不是自己与男人在职场上竞争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者说是女性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捷径。这就是从80年代开始“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大辩论愈演愈烈的原因,也是造成如今择偶意愿“大叔控”的一个原因。从上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以看出,当今女性择偶意愿的“大叔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向传统社会习俗的一次回归。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高比例的女性陷入择偶意愿的“大叔控”,却只有很少比例的人真正这样去实行,而实际成功与“大叔”结合的比例更低呢?我看原因在于,真正成功的“大叔”仍属“稀缺物种”,多数“大叔”表现平平,也就是个普通人。而让那些“大叔控”的女性从一个表现平平的大叔和一个同样表现平平的同龄人中选择,她们大都还是选择了同龄人。这就是择偶意愿与实际择偶行为之间的落差的原因。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女性择偶意愿中的“大叔控”呢?
   首先,我认为它无可厚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趋乐避苦想走捷径是人之常情。女人想通过结婚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无可厚非。
   其次,我认为它有点俗气。在金钱和爱情二者的排序上,把爱情放在金钱前面是浪漫主义,是高尚,是雅;把金钱放在爱情前面是现实主义,是低下,是俗。如果“大叔控”主要是看上大叔的经济地位,那是比较俗气的,婚后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幸福。因为调查表明,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之下,金钱和幸福并不一定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我希望舆论在择偶标准方面,多向浪漫主义和爱情至上方面引导,而少向现实主义和金钱至上方面引导,就像所有的好莱坞电影都在讴歌爱情那样,我们也要多多讴歌爱情,这样,国人的择偶标准才不会那么俗气,国人的婚姻质量才能提高,而婚姻质量提高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幸福度的增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