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2">清晨,匆匆忙忙赶到学校,便捧出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津津有味地读起来。<br/> 翻到《老屋窗口》一文,边读边想象儿时的余先生眼睛是如何地随母亲换好的玻璃窗明亮起来的?远处白雪皑皑的山脊上河英的红头巾是怎样地迎风招展?<br/> 忽然,眼前似乎飘过一缕轻烟,袅袅地拂过我的脸颊,带着一丝清凉。我讶然抬头向窗外望去:窗外竟是浓雾弥漫!除了阳台外老梧桐伞状的梢头依稀可辨,其它什么也看不见了。回想来时,天只是有点儿阴,雾却是丝毫没有的。而此时,几缕雾正如同腼腆的小娃儿在窗口羞答答地徘徊,终于耐不住好奇,挤进了窗子,簇拥在我的周围,偎凉了我的面颊、弄湿了我的衣角。有的则活泼泼地在阳台上无所顾忌地窜来窜去。<br/> 索性立起身,来到窗前,仔细打量一下眼前这浩浩荡荡的雾吧。<br/> 然而,无论我怎样尽目力望去,眼前似乎有层层纱帐遮蔽,马路对面的屋舍、墙外的那排高大的白杨严严实实地隐在这浓雾里,连绰约的影子也看不到。马路上的喧嚣却是清晰得很: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夹杂着三两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br/> 突然间涌上一股冲动,想到楼下走走,看看雾中的甬路、雾中的青松、雾中的菊园、雾中的楼舍……<br/> 可是,我终于没有离开窗口,就在我迈步的刹那,我猛然省悟:何必要去探个究竟呢?可许想象中的一切更加美好?亦或者当你打量清楚周围的一切时,可能会失去了那份神思飞扬的洒脱和宏阔?<br/> 我似乎明白了余先生为什么那么钟爱他的老屋窗口,那里有他的一份情怀,那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br/> 不知过了多久,墙外的白杨、马路上穿梭的人流车队,还有对面店铺门口斑斓的广告牌渐次清晰起来,阳台上的那些小精灵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雾渐渐散了,太阳出来了。</font></p><p><font size="2"> 写于2005、10</font><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3 10:53: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