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在诸城市恐龙公园大桥上,80后打工仔孔帅奋不顾身一跃而下,从数米深的湖水中救起一频临溺亡的女子。他托举女子奋力游向岸边的英姿,深深雕刻在每一位目击者心中。孔帅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经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网友称他为“我们的英雄”、“托举哥”、“好青年”…… 争相表达着钦佩与感动。然而,在采访中,我们也听到一些愤怒的声音,特别是那天目睹救人过程的游客和保安,以及孔帅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他们纷纷质疑:整整半个月了,只有媒体一厢情愿地宣扬着“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获救的女子一直都没露面。这样的结果,对孔帅本人而言,是否公平?
孔帅的同事李女士直言不讳地说,你们媒体采访报道,只是为了宣传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更多人去学习、去效仿,对于孔帅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比听到被救的人说一声“谢谢”更让人欣慰了。
市民刘先生也说,孔帅跳水救人的那一刻,肯定没想过要对方报答和感谢——什么样的报答和感谢值得用生命去交换?但事情过去之后,获救者应该有所表示,毕竟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过你,而且你很幸运地活过来了。一声真诚的道谢,这是作为一个 “人”最起码应该具备的行为准则。
孔帅的一位朋友说,被救的人跟消失了一样,如果不是那么多人见证,谁还相信孔帅曾经做了这样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孔帅不幸溺水了呢?被救者是不是也一走了之?不敢承认别人为她付出了生命?她连道谢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完全可能的。现在孔帅都不愿谈这件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如果被救的人跟他说一声“谢谢”,起码让他觉得自己这件事做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孔帅救人后悄然离去,事后,媒体通过公园的保安才找到他——获救者会不会因为找不到孔帅,所以才没有去道谢呢?孔帅的一位朋友说,现在信息交流这么方便,想找一个人还不容易吗?如果真想找,他们可以来公园了解情况,可以寻求媒体支持,可以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发寻人启事……迄今为止,他们不是什么都没做吗?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任何借口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人家拼了命救你,你却没有丝毫表示!
……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人们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事实上,英雄舍己救人之后,得不到回报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就在孔帅救人前不久,和孔帅同岁的娄底青年邓锦杰抢救落水者溺亡,被救者上岸之后漠然离去;去年11月17日,同在恐龙公园,一女孩在河边失足落水,时年71岁的老人安云丰跳进寒冷的河水冒死相救,事情过去快一年了,获救者和她的家人一直杳无音信……
采访中,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都这样,以后谁还去救人?!”不难听出,这句简单的话语中,有愤怒、有谴责、有疑问,更多的还是人们对“世风日下”的担忧。“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有人给我们让个座、拎个袋子,都要说一声“谢谢”,何况是舍生忘死的英雄壮举呢?
这些质疑让我们思考:各级媒体过分宣传做好事不留名的所谓“雷锋精神”是否恰当?难道,做了好事非要偷偷跑掉才是英雄吗?冒着生命危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需要默默无闻、不求任何回报、不应该得到一声“谢谢”吗?
随着越来越多“毫无回报”的付出,这个问题已变得越来越沉重,它在拷问着那些 “玩失踪”的获救者的同时,也在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与良知:如果有一天面临同样的处境,你会怎么做?!
我是一名普通的80后——走近诸城“托举哥”孔帅 诸城古稀老人演绎救人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