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入城亲历记(下) 盛大的解放军入城式 1945年9月7日,即诸城县城解放的第二天,早饭后,民兵指导员姜运千(民兵连长,1953年英年早逝)和村长马守家(粮食局离休,2013年去世,终年92岁)挨家挨户下通知:明天午饭后,迎接参加解放诸城的解放军将士举行“解放军入城式”,每户要准备一桶开水,送到大街上,给解放军战士喝,坚决不准有雾头水(未烧开的水),还得把碗刷洗干净。还再三嘱咐,谁家的碗不干净,战士喝出病来,谁家负责。我娘听后就立即着手准备。先把过年吃水饺才肯用的外面有兰花的细瓷碗找出来,用清水刷了一遍,然后又从锅底下扒出一些草木炭来,我不明白是干什么用,就跟着看。不一会儿,我娘将扒出来的炭,盛在平时洗菜用的木盆里,然后洒上一点水,又找来一块白布,随即就叫着我的小名吩咐“用炭擦碗的活,今天由你来干”。我就将炭拌的半干不湿,用布蘸着炭,将碗的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的。那时没有去污粉,更没有洗洁净,炭就是最好的清洁剂了。碗,擦好了,我娘再用清水刷一遍,然后放在盆里,用白包袱盖好,准备迎接解放军入城时用。
9月8日,是解放军举行入城式的日子。为迎接解放军,我娘早早的就把水烧好了。当我们抬着开水,端着盛碗的盆,快到大街时,远远就望见,为报倾城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式的人们,早就站满了大街的两侧。我们抬着水,就快步往前走,很快就赶过了整年不大出家门的我邻居家的徐奶奶。她是小脚老太太,这次是她儿媳妇扶她出来的。她的脚小的可怜,除脚后跟,前边很短,是尖的,用“放大了的麻雀嘴的上嘴唇”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说她与鲁迅笔下的细脚零丁的杨二嫂为姐妹,最合适不过了。就这样的身体状况也出来了。还听见她边走边说,“听村长说,解放军是打鬼子打汉奸的,都是好人组成的。我想出来看看,这个解放军到底好成什么样”,许多前往大街参加欢迎的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快步往前赶,徐奶奶也不甘落后,吃力的紧跟着。当我们挤到前面,就看见住西胡同的经常患病,不大出门的王臣大伯早就坐在欢迎人群的前面了。刚把水桶放下,就望见参加入城式的解放军将士,排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地唱着歌,自钟楼后,从钟楼下面的双门(见照片)健步向南走过来了。由于时间太久,已过去七十年了,将士们唱的什么歌也记不得了。只记得,排头是由战士抬着的两门小炮,并排着开路。那时,也不兴呼口号,要是现在,早就“中国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了。由于欢迎的群众太多,所以后面的人们不得不翘首前望,以饱这壮观场景的眼福。我除了和人们一样雀跃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端着热水让解放军叔叔喝。还不停地喊着“叔叔喝水、叔叔喝水”。战士们有的向我摆摆手,示意不喝,有的则朝我微微一笑,就走过去了。不过有的也真的想喝水了,他们就接过碗去喝几口,然后就笑笑、挥挥手,就大步流星的赶队伍去了。其中有一位战士,走到我面前,听我吆喝叔叔喝水,他真的过来了。看来那战士真的渴了,接过碗去头也不抬的就喝起来了。我看他脸上有汗,就问,叔叔是从哪里来的?他才抬起头来说,是从叫辕门的地方开过来的。他一说我就知道了,辕门在东关,它没有门楼,也没安门,是在一大墙的下面理的拱券式的门。这墙后约50厘米(两个砖顶头理)由青石打地基,出地面后就用青砖理到顶。门的两侧的墙是分别靠民房的街墙理上去的,拱券的宽约有4米,它的顶端与民房屋山尖差不多高,从拱券的上限到门墙的顶还有2米多高。古代的辕门没有固定的建筑位置,都是部队安营扎寨后临时搭建,凡将士征战,都要从辕门出发。诸城的辕门是固定的建筑物,具笔者所知,周围几个县城都没有辕门,只有诸城有。诸城辕门的始建年代莫考,它于1956年搞初级农业合作社时拆除了。这次解放军入城式,选择从辕门通过,具笔者猜测,原因有二,一是诸城有古迹辕门可借用,二是也有仿古代将士征战从辕门出发的意义。他说完后接着又喝起水来,那战士一边喝水一边又问我几岁了,我回答10岁了。他望着我说,我有个9岁的弟弟,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妹妹。“不用叫我叔叔,叫哥哥就行了,我才17岁,出来一年多了(指参军)”,他抹着嘴说。一看他的战友走过去了,就赶紧去撵。我一听,来了精神,就跑上去追着他问,“能不能把您弟弟领来和我一起玩”?他边走边说,现在不行,等打完仗,可以领来找你玩。我当了真,高兴地向他说了我的乳名,还告诉他,到钟楼前一打听就找到俺了。那战士当时还介绍了他家的县名、庄名和他自己的名字,可现在什么名也记不起来了,只想着那兵哥哥姓张。看见他腰间的皮带上挂着4颗手榴弹,还交叉斜背着子弹带和炒面袋。那手榴弹还随着均匀行进的步伐,有节奏的摆动着。“真是说话不觉走路远”,陪着兵哥哥就说了这么几句话,抬头一看,已过了阁街(中粮宾馆门前十字路口),快到南门里了,我赶紧问他“您往哪走”?他说:“去解放泊里”,当时也不知道“泊里”是什么地方。我还想问他,是不是解放了泊里就打完仗了,是不是就可以领他弟弟妹妹一起来和我玩了,……,但这一些问,都来不及了,已经到南门底了,我站住了,并向那兵哥哥摆手,他也边走边向我摆着手,就随大部队出了南门。我站在那里,久久没离开,直站到望不见那兵哥哥的影了,才扫兴的往回走。送走兵哥哥之后,我就天天等,日日盼,盼他能领他的弟弟妹妹来诸城找我玩。可这个愿望直等到1949年10月1日,全国解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成立了,而且直等到70年后的今天,我也等白了头,也未见那兵哥哥的影。那战士若健在,他已是接近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但愿那姓张的兵哥哥健康长寿。
据现在供职于诸城市密州街道大华社区门卫工作,诸城解放时家住“辕门”里的王成照老人回忆,1945年,他九岁。9月8日参加解放诸城的解放军将士,举行“解放军入城式”那天午饭后,他们出来玩,看见辕门外东侧的空地上(现九龙口巷一带),站满了列队整齐的解放军将士,周边还有很多群众围着看,他们也想跑过去看,可他们还未跑到那里,队伍就出发了。并排着好几路并驾齐驱,前边的战士还抬着小钢炮,迈着整齐的步伐进了“辕门”直往北走,到了阁子顶(现大华百盛超市门前的大十字路口),拐弯向西去了。我们就快跑跟着看,远远望见队伍进了东大门(市工商银行门前。明,嘉靖县志曰“乘武门”,万历县志曰“东武门”)。我们还想跟着看,家长不准,怕进了城走迷了路。于是,我们就不往前走了,和欢迎的群众一起,目送解放军将士的队伍大踏步的向前进,直到队伍过完,大约有一个多小时。
本文参考资料: 《中共山东党史大事记》 《中共潍坊地方史》第一卷 《中共诸城地方史》第一卷 《五莲党史人物》第一卷 《中共诸城党史人物》第一卷 《五莲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诸城文史资料》 《济南战役中吴化文起义》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4月版
王先贵 繁华中学退休教师 2015年12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