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迷人古朴的故乡,已随着童年梦的袅袅余韵渐渐地消逝远去了,只留下池塘边那一棵棵依旧古老的大垂柳,它时时伴随着我那悠悠地思乡情。 记忆中的童年故乡景色很美丽。青翠欲滴的碧绿笼罩着整个村庄,神奇而又茂盛的高大板栗树象一块翡翠镶嵌在村庄的西邻,绚丽多姿的一穗穗板栗花透着芬香沁人心脾。那份绮丽,那缕奥妙,令人心旷神怡。从潍河岸边上绕着道道弯儿流淌过来的潺潺小溪,滋润着一望无垠的农田。在村中央那座鱼儿喜闹翻滚的池塘岸边,那一棵棵树枝倒映垂地的大柳树,遮住了夏日酷暑大片炙热的阳光,在绿荫荫的垂柳树下,常常映着汲水洗衣服的女人和玩耍孩童们的一阵阵朗朗笑声和喜闹声。 在池塘边有一棵苍虬的老垂柳树,眼望着它那弯弯的树身,裂纹斑斑,粗粗的树干惊人,大人伸开双臂都抱不过来,树枝纵横交错。挨近树根底处有一个焦黑焦黑的树洞,洞里面迷漫着柳树特有的清香味。玩皮的孩童们在夏日玩躲迷藏时,便弓着身儿往里一钻,嗬!凉爽爽的,光润润的。常常是躲着躲着便不知不觉地睡熟了,任凭小伙伴们在外面找个天翻地覆,找得大汗漓漓。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吃完饭闲着没事,嘴叨着烟袋,一手捧一壸茶水,一手拿一个板凳,悠闲悠闲地坐在柳树底下,捋着雪白的胡须告诉孩童或晚辈的后生柳树洞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管树的神触犯了天条逃下界来,就躲在这棵大柳树底里。天理不容,一个惊天动地的响雷劈了下来,挖空了树,留下了这一个大洞。这是真的吗?直到今天,后生的人们也始终未问明白这个问题。因为讲故事的老人那一大把把雪白的胡子和银发,已经给了后生人们不容置疑的回答。 叫人们留恋的还有那嫩黄翠绿的柳芽尖儿,现在城市人虽然也对那些土生土长的野味蔬果独有钟情,但不知那些野味蔬果却帮助乡下的父老乡亲度过了一个个艰辛的苦难岁月。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逢开春的时候,男人们便攀登上柳树,采下一把把嫩黄翠绿的柳芽尖儿,再用开水烫去了苦味,掺进地瓜面里蒸成菜团子,那丝丝缕缕的饱饥感觉,比起现在吃白面的馍还香甜。 那厚厚的柳树斑斑的树皮儿,是治疗孩童头疼脑热、蚊虫叮咬的良丹妙药。谁家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或是叫蚊子、虫子叮咬了,大人们便会剥下几片斑斑的柳树皮儿,或采上一把柳树枝,回家煮水喝了,那疼也就慢慢地好了。 每到了阳春的三月,满坡的野花开了,树林吐出了绿油油地叶子,那柳树也披上了一层层绿色的盛装,一枝枝柳叶枝倒垂下来,随风摇曳着迷人的柳枝叶,“沙、沙”地响声好象吹奏着一支支动听的曲子。那些手巧的男人们扯下一根柳树枝,抽去里面的茎枝,用柳枝皮做成一个柳哨,含在嘴边吹,那动听的悠扬小调,声音嘹亮,余音回荡在远方。难怪村里的老人们总说:“柳哨声一响,便知道春色旺了,该到农田里去忙活了。” 繁星闪烁,月光明媚的夏夜,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在大柳树下,铺上一条用高粱桔杆编织的席,或铺上一件用蓑草编织的草席,坐在席上,天南海北的谈古论今,说笑个不停。玩耍了一天的孩童,躺在席上渐渐地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随着乡村经济的振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故乡那古老的一排排平房已不见了踪影,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近年来的持续干旱使村中央的池塘早已干枯,已填平修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那一棵棵古老的柳树也因占地面积大而被砍伐掉。 如今,虽然文化活动室里的一本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多种类图书,使孩童们爱不释手,每到了夜晚,唱京剧、听歌曲、跳广场舞成了中老年人的乐趣。但是,没有了垂柳树下的谈古论今,没有了钻柳树洞捉迷藏的喜闹,没有了躺在柳树底上乘凉进入梦乡的甜蜜,总觉得如今的故乡让我怅然若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