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8|回复: 2

李白居然骗了我们1253年...

[复制链接]

3980

主题

1万

帖子

48万

积分

总版主

48,

Rank: 8Rank: 8

积分
483372

论坛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17-10-29 1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在大家印象中,古代诗人好像都挺能喝酒的。尤其是下面这家伙...



李白现存的诗有上千首,其中提到酒的,约有200多首。

涉及的场景嘛~那简直是包罗万象!他得意时喝,失意时也喝;一个人时喝,去宴会时也喝;想念基友时喝,重逢时也喝;在酒楼喝,在妓院喝,在家里喝,在宫廷里也喝。反正,只要有酒,哪都能喝~

而且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

但是!

李白真如他表现的那么能喝吗?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没错 我就是那么闲...
要聊这话题,还得回到杜甫那句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
这里的“斗酒”是一斗酒的意思。

那问题来了...

一斗酒有多少呢?

我们常说的斗,其实是种称量粮食的单位。一斗大约16斤重。而酒的密度是0.8g/cm3,换算过来也有10升。相当于五瓶这个。



别说是酒,光喝10升这玩意儿,都能直接送医院...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古时候量酒的斗,跟现代称粮食的斗
绝逼不是同个概念!





那,古时的斗到底有多大呢?

《公羊传》上记载:“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

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随手抓起来扔人,肯定不会大到哪去。

但好孩子绝不能这样做哦!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流氓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对张良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玉斗就是酒杯啦~流氓邦既然能把白璧和玉斗这4件东西都揣在身上,可见这斗并不大。

此外,还有另一种被称为斗的酒器。这种斗有长长的柄,但实际上就是个盛酒的勺子。形状是这个样子的~



《诗经·大雅·行苇》有这样一句:“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

古代的三尺,相当于现在的70厘米。大斗如此,小斗肯定更小。而且从出土的青铜斗来看...

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玻璃杯大小...

斗的问题已经搞定,那我们再来看看古代的酒~

其实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唐宋时期还没有蒸馏技术,酒多是发酵后直接过滤的发酵酒。度数在3%~10%之间,跟啤酒差不多...所以才造成误以为古代人很能喝的假象。

像《水浒传》中,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的武松。如果喝的是现在52度的白酒...那就甭提打虎了,还是赶紧送医院去吧...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

1.一斗其实就是一杯玻璃杯大小。

2.古代的酒度数很低,跟啤酒差不多。

而且,如果有兴趣翻翻李白的诗歌,你会发现上面仅仅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却没有...

记录他喝了多少酒!

我似乎嗅到了...

是时候揭露真相了,让我们重新回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吧~

可能有朋友会疑惑,为何我会老提这首诗呢?

这是因为...

李白酒量的秘密就在里面啊!!!

众所周知,李白写诗喜夸张,就是我们常说的吹牛逼~经常写些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玉盘珍羞值万钱”的东西。所以,他诗中的一些细节是不大可信的。

与李白不同,杜甫诗的风格比较偏写实。而且杜甫和李白相处过一段时间,所以应该清楚李白的真实酒量。

而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别人时,是这样说的:

汝阳三斗始朝天

焦遂五斗方卓然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可一轮到李白,却是...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下

其他人不是喝了三斗就敢去面见天子,就是喝了五斗后的还能“方卓然”。至于那个“饮如长鲸吸百川”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应该能懂~

但唯独李白喝了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

也就是说,李白他...一斗就醉...

一斗...

就醉...

看到这,相信你已经得出跟我一样的结论了——

李白的酒量其实...

很渣啊!!!



说白了,李白就是个

一小杯啤酒就能放倒的酒渣!

明明沾点酒精就会醉!

但他却装出一副很能喝的样子,整天写诗炫酒!

让后人误以为他是“酒中仙”!

而且一骗就骗了我们一千两百多年!



     

26

主题

98

帖子

210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09
发表于 2017-10-29 11:4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是挺能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9 11:5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酒实在是妙

                      梁实秋
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里的卡力班,那个象征原始人的怪物,初尝酒味,觉得妙不可言,以为把酒给他喝的那个人是自天而降,以为酒是甘露琼浆,不是人间所有物。美洲印第安人初与白人接触,就是被酒所倾倒,往往不惜举土地界人以交换一些酒浆。印第安人的衰灭,至少有一部分是由於他们的荒腆于酒。
我们中国人饮酒,历史久远。发明酒者,一说是仪逖,又说是杜康。仪逖夏朝人,杜康周朝人,相距很远,总之是无可稽考。也许制酿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仪逖的酒未必就是杜康的酒。尚书有“酒诰”之篇、谆谆以酒为戒,一再的说“祝兹酒”(停止这样的喝酒),“无彝酒”(勿常饮酒),想见古人饮酒早已相习成风,而且到了“大乱丧德”的地步。三代以上的事多不可考,不过从汉起就有酒榷之说,以后各代因之,都是课税以裕国帑,并没有寓禁於徵的意思。
酒很难禁绝,美国一九二零年起实施酒禁,雷厉风行,依然到处都有酒喝。当时笔者道出纽约,有一天友人邀我食于某中国餐馆,入门直趋后室,索五加皮,开怀畅饮。忽警察闯入,友人止予勿惊。这位警察徐徐就座,解手枪,锵然置于桌上,索五加皮独酌,不久即伏案酣睡。一九三三年酒禁废,直如一场儿戏。民之所好,非政令所能强制。在我们中国,汉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此律不曾彻底实行。事实上,酒楼妓馆处处笙歌,无时不飞觞醉月。文人雅士水边修禊,山上登高,一向离不开酒。名士风流,以为持螫把酒,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好像大量饮酒不是什么不很体面的事,真所谓“酗于酒德”。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於致美斋(北平煤市街路西)楼上雅座,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园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酒有别肠,不必长大”,语见《十国春秋》,意思是说酒量的大小与身体的大小不必成正比例,壮健者未必能饮,瘦小者也许能鲸吸。
我小时候就是瘦弱如一根绿豆芽。酒量是可以慢慢磨练出来的,不过有其极限。我的酒量不大,我也没有亲见过一般人所艳称的那种所谓海量。古代传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王充《论衡·语增篇》就大加驳斥,他说:“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率礼之人也”,何至於醉酗乱身?就我孤陋的见闻所及,无论是“青州从事”或“平原都邮”,大抵白酒一斤或黄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头昏目眩粘牙倒齿。惟酒无量,以不及於乱为度,看各人自制力如何耳。

酒不能解忧,只是令人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一切。即刘伶所谓“无息无虑,其乐陶陶”。可是酒醒之后,所谓“忧心如醒”,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价也不算小。我在青岛居住的时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惟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耐人寻味,也没有适当的娱乐。看山观海,久了也会腻烦,於是呼朋聚饮,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有时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当时作践了身体,这笔帐日后要算。一日,胡适之先生过青岛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个金戒指,上面镌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过后不久,胡先生就写信给我说:“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育岛不宜久居,还是***来吧!”我就***去了。现在回想当年酗酒,哪里算得是勇,直是狂。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止,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隐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下井之石,千方万计要把别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这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人的声嘶力竭的豁拳,在赢拳的时候,那一声拖长了的绝叫,也是表示内心的一种满足。在别处得不到满足,就让他们在聚饮的时候如愿以偿吧!只是这种闹饮,以在有隔音设备的房间里举行为宜,免得侵扰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