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982
5445
青铜元老
IP:广东广州
新华网山东频道济南8月9日电(记者刘宝森、董学清)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特别是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行业。通过对北方三大经济区域比较,有关专家认为,山东半岛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有活力的制造业基地。 著名区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认为,山东半岛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有其自身的区位优势。 首先是地理区位优势独特。山东半岛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北部,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山东半岛东望日本和韩国,与日韩具有良好的承接性;北接辽东半岛,西临京津唐地区,南接长江三角洲,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中国环黄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又是环黄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的交汇点,具有较好的地缘优势。 其次是产业发展区位优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中国实施地区协调发展战略,山东半岛成为中国环黄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处于中国"T"字型经济宏观布局中重要发展轴线上。另外,半岛制造业与周边省市在产业布局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合理的分工机制,山东半岛在家电、电子产业基础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在产业发展重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北京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等,天津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在电子信息和其他制造业生产和加工上处于重要的地位。 第三是交通区位优势较好。山东公路以密度大、质量好著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3000公里。拥有17处沿海开放港口。远洋航线可抵达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个港口。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机场,以济南、青岛国际机场为枢纽的空中运输通道日趋完善,目前已开辟国内外航线30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16条。 著名区域经济和产业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魏后凯,通过对中国北方辽中南、山东半岛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区域的对比认为,山东半岛更加具备成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制造业基地的优势。 首先,从面积和人口特征角度来看,辽中南和山东半岛面积都过大,这往往造成城市间紧密程度及其吸引程度减弱,但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有一定的相似,拥有许多规模较大的城市支撑,长江三角洲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布了15个大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密集区,城市之间的引力相对较强。而山东半岛有8个大城市,目前虽然相互吸引程度不比"长三角",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有可能形成类似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态势。而辽中南地区除沈阳和大连外,其他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支撑相对较弱,沈阳大连一线中间也出现了城市空白区,造成发展的劣势。京津唐地区则具有明显的双核特点,经济发展的精华主要集中于京津两市,人口也较多集中于京津两市,从这个角度看,京津两市的发展活力以及之间的相互配合拉动是京津唐地区发展的关键。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将会削弱两市发展的潜力,导致京津对唐山、秦皇岛等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弱化。 其次,从经济实力上看,山东人口是9000多万,京津唐地区也是9000多万,但略高于山东,东北是1.07亿,人口最多。从GDP总值这一综合实力指标来看,山东半岛实力稍弱于京津唐地区,但比辽中南地区强。据统计年鉴资料分析,2002年山东半岛GDP是1.06万亿元,2003年是1.23万亿,京津唐地区是1.14万亿,东北地区是1.15万亿,人口和GDP差别不大,为山东打造经济增长第四级奠定了基础,如果增长速度快的话,有可能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进入前三。 再次,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山东半岛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的格局,结构比例为12:51:37,与辽中南地区基本相同,但不同于京津唐地区。辽中南地区产业结构比例为9:48:42,京津唐地区产业结构为"三、二、一"格局,比例为7:43:50。由此可见,山东半岛第二产业是三大地区比重最大的区域,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态势也最为良好。山东半岛的第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基本优势和潜力。魏后凯提供的一组制造业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山东省的制造业份额是6.41%,排在第四位,比广东、浙江要高,排在上海、江苏和辽宁后面。1999年,山东制造业的份额上升到9.4%,排在山东前面的是第一位广东15%,第二位江苏13.2%,山东已经超过上海,排在浙江之前。2001年,山东还是排在第三位,制造业份额是9.6%,广东是15.4%,江苏是13.3%,浙江8.9%,已经超过上海的8.0%。从省一级来看,山东的制造业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从大区域来看,长江三角洲排在第一位,是30%,珠江三角洲15%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是京津冀10.1%,比山东就高一点。东北地区是7.8%,比山东低得多。辽宁省虽然GDP总量大,但制造业比重小,为4.5%。能够争经济发展第四极的,一个是东北地区,一个是武汉、长沙和南昌(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但他们的制造业份额加起来只有7.1,不如山东省。成渝地区加起来只有3.8%,更低。 第四,京津唐地区发展的空间结构以双核模式为主,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唐山、廊坊、秦皇岛等河北省的城市呈圈层辐射,构成所谓的"首都经济圈",有学者认为,京津唐大都市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首都集中,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大城市数量与等级太少,周围中小城市不够发育,尤其是唐山与秦皇岛周围未形成发展水平较高的外围县市,使京津两个大城市与至今尚处于孤单分离状态的唐山和秦皇岛两个中心城市的延伸和连接变得困难。辽中南地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数量之多、增长之快,特大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之高,是其他城市密集地区所不可比的,但辽中南城市密集地区的中段有一个明显的低谷区,因此辽中南地区需要着力培育和强化二级中心城市的功能。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主要以胶济铁路沿线和沿海经济带为主体,总的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空间呈多核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考核,除青岛、济南明显双核心发展以外,淄博、烟台、威海、东营等也呈核心发展趋势。 第五,从三大经济区域核心城市来看,青岛在GDP总量上差于北京、但远超过大连市;但从1995-2001年GDP的增长率来看,青岛位居首位,说明青岛具有相当高的经济潜力;从地方财政收入来看,青岛也差于北京,但超过了大连;从外贸出口看,青岛与北京不相上下,但远高于大连;按1:8.3的外汇汇率计算,青岛的外贸出口依存度是66.7%,居于环黄渤海之首。 第六,山东县域经济发展位居北方之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1年度全国发达的100个县(市)名单中,山东半岛有12个,多于京津唐地区和辽中南地区,排名位次也比上述两大地区相对较好,在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山东半岛有15个,超过辽中南地区10个,也远超于京津唐地区的县域经济,在中国黄渤海地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
545
1441
中级会员
IP:山东潍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福到了!
GMT+8, 2024-11-26 19:48 , Processed in 0.150504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