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31|回复: 0

苟台村名的由来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04

帖子

1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15
发表于 2016-12-20 13: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苟台村名的由来        苟台, 是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的地名。      原是九台镇驻地,2007年改为舜王街道。有四个村组成,分别为新九台村、  西九台村、中九台村和、前九台村。沿206国道一字排开,国道西边有前、后营  马相傍。后又营马岭、招乎店子岭和道明岭相依托,东有龙山文化“东九台遗  址”与纵贯山东半岛入莱州湾的大河-----潍河相傍。南有乾隆地图上载明的九  龙口河(亦叫九龙河、益民河)穿过九台盆地东入潍河(古亦称淮河),再南,  就是九台盆地的南缘“舜耕历山”。西边和西北边远处是组成“九鼎莲花山”的  风台岭、齐家屯岭(西有四个慕容村)、解留(原解留镇驻地,后移九台)岭、  铫期岭(北有孙仓、老梧村、汉王山,寓意“苍梧之野”)和孙戈庄岭。老人  说,按古代堪舆先生,九鼎莲花山又叫凤凰山,组成了凤凰的头、颈、身、翅、  尾。东北面的道明岭-----石崖前,就是伸进潍河喝水的风头!       脊背和脖颈间有沟溪,由西北斜插东南经石崖前入潍河,堪舆先生说因凤头  伸进潍河过长,起名叫割脖沟。前有马虎沟(上游孙戈庄称谓,中段营马河,下  游索头湾)由西向东自遗址和招呼店子岭之间穿过,东北入潍河。过去,和割脖  沟一起组成了沼泽。围绕遗址周围有许多古怪的地名:大麓沟、鳌甸、瞽子湾、  葛家(抑或国家)墓田、登基、尧头湾、契子地、弃子畔、留子地、禹田地、九  河头(抑或旧河套)、九龙口、劳驾岭、马步(埠)子、马肚(渡)子、马堂  (趟)子、山草荒(历山脚下)等,不一而足。这些地名,似在述说着尧舜禹--  ---特别是舜帝的故事。       苟台,由于按老百姓的口语不雅训,总被人说成“狗台”,故解放初期,有  文化新人改为“九台”。诸城,自古以来就有“九苟八岔七十二古庄”之说。       九苟-----就是指古代有九个苟台,前九台分沟南、沟北和房家道口。中九  台分东闾、西闾或xx三块。益民河北岸的后九台分为东崖(yai)、西崖和北林  (傍遗址和瞽子湾)。为了便于管理,解放初期合并调整为四个苟台:前、中、  后,后分东、西。东九台由于1974年8.13特大洪水(据当时的老人讲60年一遇)  西迁206国道东旁;        八岔(汊)-----就是潍河东岸昌城镇的陶家、徐家、庄家、咸家、王家、  刘家、郑家、小庄家等八个河汊,另有芦河(亦可能叫河汊,小庄从大庄分出,  实为一)、张家沙屋分布于泸河和潍河的结合部;        七十二古庄-----附近三个孙戈庄、胡戈庄、南戈庄、程戈庄、岳戈庄等诸  城及以外的村庄,可能包括整个山东半岛。本地土语,戈庄的“戈”,读古  (GU)。这个谚语由来已久,看来这些庄子,比传说明朝洪武二年山西洪洞县大  槐树底来山东的大移民还要早。       苟台,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敬台”至“苟台”的演变过程。据新九台村近  八十岁的于培海等老人们说:听老人讲,过去后九台南北的大路沟和九龙河交叉  的西北台地上,有一座庙叫敬台寺,规模比较大,经年香烟和庙会人缘不断,南  来北往走过大麓沟的人,都要上一炷香,祈求财路平安。寺旁有一座碑,上  镌“敬台寺”。因古代的童稚顽皮,那些“小割草的”竟拿着镰刀砍挖,将敬台  寺之“敬”的反文砍去,只剩下“苟”字。从此,那些肩挑人扛,骑驴推车,络  绎不绝,经过大麓沟的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一传十十传百,将敬台寺改为  了“苟台寺”。这就是九台地名的由来,但这个传说似不应那么简单。如果联系  上面的那些地名 ,似乎与舜王亦有联系。        根据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舜王的谱系是:黄帝----昌意----颛  顼(高阳)----穷蝉----敬康----苟亡(句芒、苟望)----乔牛(土语:有  YOU)----瞽叟----虞舜(姚重华)。截取其中的一段,这敬康和苟芒的传承关  系正好呼应了敬台至苟台的演变过程。恰巧,敬台寺下九龙河(益民河)似卦图  样弯曲的一段叫“尧头湾”,而这个尧正是禅位给舜的中华部落联盟首领尧王。  据上面的老人讲,敬台寺在解放前又叫“三官庙”,根据他们的粗略描述和我的  具体考证,“三官”正是尧舜禹。呼应了上游不远处潍河岸边诸冯的舜王庙和下  游道明村北望夫庄(似禹妻望夫)的禹王庙。即使按“天官、地官、水官”地另  一说法,这水官呼应了大禹的职能和功绩,地官似乎呼应了“舜耕历山”和牵牛  属的葍子苗花的遍地开放。舜和父瞽叟正应遗址下大麓沟的一段瞽子湾,所谓  《史记》“瞽子”是也。乔牛,潍河的上游枳沟镇有王尽美诗述的乔有山。高  阳、昌意正应潍河下游高密地的高阳镇和莱州湾畔的古称都昌的昌邑和昌乐。       苟台,村旁有条贯通南北的大路沟,似乎应为大麓沟,昭示《史记》记载  的“舜遇于大麓虽烈风雷雨而不迷”。九龙河上的九龙口,似喻舜友谊处之的尧  生九子。这条深沟之路,和潍河平行延伸着,把诸城及至山东半岛包括诸冯的许  多村庄串联起来,记录着古人逐水草而居的脚步。当地的谚语“千年的大道走成  河,万年的媳妇熬婆婆”,正是大路沟长久失修成为巨壑比拟社会的真实写照。  它的西迁,正是当今的206国道的一段-----潍徐路段。似乎是古代丝绸之路  的“部件”和人类社会DEA基因链的一段。。。         (收藏者郭增明注:“敬台”改为“苟台”,另有原因。根据史料记载:在五代   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晋,迁都开封。在石敬   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有个姓敬的大臣因为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得罪了皇帝的   近臣,遭到陷害后被定了罪,朝廷下令让所有的敬姓人改姓“苟”。而“敬台”   也因为避讳而改为“苟台”,这才是将敬台寺之“敬”的反文砍去的真正原   因。)------于金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