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义
一九四二年夏天的一天中午,六个日本兵来到涓河石桥上。这是诸城至枳沟的“巡逻队”,天气炎热,鬼子们想到河里洗澡。 六个日本兵下了公路,来到西吕标村后的河段上。把枪挂在树杈上,脱光了衣服下到河里洗澡。 树后走出了几条大汉,从树上摘下枪来,打开保险、拉开枪栓、推上子弹,瞄准了鬼子。洗澡的鬼子一看急眼了,拼命地往芦苇中钻。河边枪响了,六个鬼子几乎同时倒在水中。血水染红了半边河。 这几个人是涓河边上村庄的农民。领头的是邱家七吉村的彭德福,他们自发抗日,但是手中没有武器。这天正逢枳沟集,彭德福带领杨进公、娄永福等人在集上寻找目标,伺机夺取武器,把目标锁定在诸城——枳沟巡路的鬼子兵身上。 在集上没敢下手,一路跟踪过来,见鬼子下了公路,来到河边,把枪挂在树上,下河洗澡去了。彭德福气地骂道:“该死的小日本,太猖狂了!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他们的家园了。马上就送你们回日本找你姥姥去!” 为了不连累周边村庄的乡亲们,他们把打死的鬼子秘密地找地方掩埋了。 三八大盖枪身长,不易隐蔽。彭德福提出,搞一批短枪,别在腰里,便于化装打伏击! 城里的日本人得知六个巡路兵失踪了,派出汉奸便衣队,四处查访。便衣队到处乱窜,借机敲诈百姓,结果,一无所获。 这天逢诸城大集,彭德福带领几个弟兄,化装成赶集的百姓,在西围子门外,见便衣队正在盘查行人。十二个便衣队个个手提“驳壳枪”。彭德福在娄永福耳边说了几句后,娄永福便和几个弟兄往回走了。 彭德福上前,把便衣队长叫到一边,神秘地说:他发现了失踪的皇军。便衣队长问:“是活的吗”?彭德福说:“到潍河打鱼时,路过一座废窑,发现里边躺着几个皇军,是死的活的不知道。看到墙上告示上说‘找到皇军有赏’,是我先发现的,赏钱是不是也有我的份啊”。便衣队长说:“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找到后有你的酒钱。” 便衣队的人听说失踪的皇军有消息了,怕被别人抢了头功,都想快点去找。彭德福说:“我还没吃饭,等我买点吃的,再领你们去找。”他故意拖延时间。
彭德福慢慢地啃完了一块大饼后,领着便衣队来到大栗园村后,潍河边上一座废窑前。 这里四周都是高梁地。此时正值中午,便衣队的人穿着一身黄皮,热得哈哧、哈哧地直喘。 便衣队长命彭德福先进窑看看。彭德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这么荒凉的破窑,里边还不知是人是鬼;咱们靠紧点,以防意外!”这些人本来就害怕,被他一说,都两眼紧瞅着黑洞洞的窑门口,怕鬼子诈尸! 离窑门越来越近,便衣队紧张的大气不敢喘…… 突然响起了一阵噼、噗的声音,十二个便衣队的人全都向前扑倒在地,昏死过去。后边站着十几个手持棍棒的彪形大汉。 这时彭德福头也不回,迅速拾起便衣队的手枪。只听身后爆起一阵粗犷的大笑声说:“彭大哥,只顾拾枪,不管朋友了,没人和你抢”。话音刚落,又引起众人一阵大笑。 彭德福回过头来,擦着脸上的汗水说:“好险啊,亏便衣队的人都财迷心窍,不怕鬼子诈尸!要不,稍一疏忽,他们转过身来,咱们就全完了。” 原来,在西围子门外,彭德福和娄永福耳语了几句,设下的埋伏计划。娄永福通知另外几个抗日小组的人,预先在废窑周围埋伏好。没多时,便衣队就来了。战斗很顺利,十二支崭新的驳壳枪就到手了。人多分不着,每个抗日小组分到两支。 娄永福说:“大哥,这些便衣队怎么处理?”“等他们醒过来全都放了”,彭德福说。 有人说:“不行啊大哥,那咱们全都暴露了。”“不要怕,他们都是本地人,为了混口饭吃,他们并不和鬼子一心”。彭德福说。 便衣队的人醒过来了。彭德福说:“鬼子是我们杀的!我们需要武器抗日救国。咱们都是中国人,你们回去吧,枪我们收下了。回去和鬼子怎么说是你们的事。可有一件,你们的家在本地,如果想真心当汉奸,必将严惩!” 便衣队长说:“大哥,我们回去该怎么说呢?”“你们就说碰上西山(沂水一带)的八路军了”。彭德福说。 便衣队的人回去一说,鬼子果然相信了。因为西山是我们的抗日根据地,鬼子轻易不敢去。 一九四三年五月初六逢枳沟集。在枳沟街东阁子下,站着四个日本兵,凶恶地注视着赶集的人群。从北边来了几个赶集的年轻妇女,站岗的四个鬼子兵离开哨位跟了上去。集上的乡亲们一看不妙,又不敢大声招呼,只能干着急!几个妇女有所察觉,急步向集外走去。 鬼子见她们要跑,分开人群,追了上去。鬼子开了一枪,几个妇女吓得走不动了。鬼子们围上去,狞笑着,戏弄她们。赶集的人不敢上前阻止。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高一矮两个人,肩上背着粪筐走过去。有人说:这两个人真有胆量,这是上前找死啊! 鬼子兵越发猖狂,当众之下撕开妇女的衣服。在女人的尖叫声中,鬼子背后响起一阵枪声。背粪筐的两个人收起手枪,从容地拾起地上的四支长枪。 他俩出枪之快,连紧盯他们的人也没看清是怎样掏枪射击的。其中一个对吓呆了的妇女说:“快跑吧,鬼子马上就来了。” 两人朝天放了几枪,集上的人都炸了群,一哄而散跑光了。炮楼上的鬼子赶来时,集上已空无一人。各家店铺都关了门,地上只有四个死鬼子。 背粪筐的两个人,高个的是彭德福,矮个的是娄永福。他们的游击小组,早已埋伏在各个街口,专找在集上寻事的鬼子。以后,每逢枳沟集,炮楼上的鬼子再也不敢下来欺负百姓了。 从此以后,这支抗日武装,发展壮大,活跃在涓河两岸。利用有利地形和鬼子汉奸周旋,伺机出击,消灭敌人。 青纱帐起,鬼子汉奸龟缩在城里不敢妄动,使百姓暂得安宁。 人们对这支队伍“毁誉参半”,因为他们没有党的正确思想指导,斗争方向不明确,不免也做了一些对百姓不利的事。 不论怎么评说,他们就是一支坚定的抗日武装。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时刻,一群有血性的农民汉子,他们胸怀民族大义,夺取敌人的武器,英勇无畏地和敌人战斗,激励人心!给抗战初期持“抗战必亡”论调的人以迎头一击! 在和敌人的战斗中,有的人英勇牺牲了。他们的事迹传颂在涓河两岸,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他们是:彭德福、吴耀谦、杨进公、孙亮、娄永福、张立春、杨欣斋、吕业民、刘悦、范立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