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5|回复: 0

治疗血管瘤的不同方法

[复制链接]

26

主题

25

帖子

26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266
发表于 2013-7-9 12: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北廊坊
几乎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生长海绵状血管瘤,四肢、躯干尤为多见,颈面部亦可见到。骨路上的血管瘤多属于此类,肝、脾、胃肠道和其他内脏,有时亦生长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根据它的深度、瘤上皮肤的颜色可为正常或呈暗蓝色。触诊是一个柔软的肿块,顾名思义,有如海绵或面团的感觉。形态可为较规则平坦或凹凸不均匀的块物(图19—4),施以压迫可使肿块暂时陷下。肿块可使患部有沉重和酸痛感,尤其是当患部活动之后,如为下肢,久站后亦有不适。海绵状血管瘤,如为局限性有可能自动缓慢缩小,但不会完全消失。弥漫性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更不能自动消退。
 治疗
  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7台疗,过去虽也采用过硬化剂注射、放射疗法、电凝固法等,都不能完全治疗本瘤,而且有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故均已很少应用。目前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疗法,主要是手术和激素疗法。另外,根据我国西安医学院的报道,用脲素局部注射法,也有较好的疗效。关于激素疗法已在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溜的治疗中作详尽的介绍,下面讨论手术疗法和脲素注射疗法。
  (一)手术疗法手术切除局限性血管瘤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一般约3/4的病例可以安全切除,效果亦较好。手术切除的危险是大量出血,必须准备足够的血液在术中输入,并且也要计划好各种止血方法。四肢的血管瘤可考虑应用各种止血带。充分显露血管瘤的周围,是预防出血的主要步骤之一,这样可以较容易地找到和结扎进入血管瘤的主要血管。肿瘤周围的埋藏缝扎法是可靠的止血方法之一,有时必须采用此法才能止血。对深入肌层组织的血管瘤,手术常感困难,须将受累的肌肉分别切除,但同时也要考虑手术后可能发生运动功能障碍。有些血管瘤,因无法从覆盖的皮肤剥离,如皮肤切除过多,应同时作植皮术。手术最好争取作一期全部切除,残留的血管瘤组织易导发凝血机制紊乱,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如果能在手术前作血管瘤造影,认明血管瘤的营养支,则在血管瘤近端结扎供应血管,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全部切除
  (二)脲素注射法用脲素治疗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是将精制医用脲素(98%以上)稀释成30%~40%的浓度注入瘤体。如是四肢血管瘤,可先放置静脉止血带,取5m1脲素加入2%普鲁卡因1m1,分点注入瘤体的两端或边缘,然后加压包扎,以防药液从针孔溢出。每日注射1次,连续10一20次。发生疗效的机制,可能是因为腮素为一高渗液,注入血管瘤内后,佼瘤内细胞脱水,继而代谢紊乱,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无菌性坏死,以后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血管瘤纤维化,以致萎缩。对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也可采用选择性动脉插管注射脲素治疗,据西安医科大学的报道效果甚佳。
�板迅速回升,凝集异常现象消失。
  2.放射疗法 当激素治疗效果不显著,又无法手术切除血管瘤时,可用小剂量深度x线局部照射。用140~180kV,0.25~0.5mm铜加1.0omm铝过滤片过滤,照射野每次1~1.5Gy,通常6~10次为1疗程。当肿瘤开始缩小变硬,血小板上升时,即应停止照射。
  当发生DIC时必须用肝素,用法是每次0.5~1mg/kg,每6h8h1次,持续3~5日。使用时需作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如果凝血时间超过25min则暂时停用,以免肝素过量。在抗凝集治疗时,应用右旋糖酐40,无论是否存在DIC均可应用,剂量为每次10ml/kg,每6h8h1次。还可用潘生丁,每次0.4mg/kg,每8h1次。多次少量输入新鲜全血及血浆,酌量应用血小板悬液。K—M综合征是血管瘤的一严重并发症,过去统计死亡率达30%。如按正规积极的治疗,可减低病死率到最低限度。综上所述,巨大血管瘤施行手术前,必须做好周密的准备,术前作血液学的检查,术后作对照检查,必要时可请血液病专科医师协助处理。这样,手术切除全部血管瘤,可减少术后发生凝血机制改变的可能性。**吉林省总医院
  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对一个迅速生长的混合型或海绵状血管瘤,家属的忧虑可以理解,应用激素使之停止增长,体积不断缩小,无论患儿、家属和医务人员都会充满信心,然后根据每一病例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溃疡所产生的面部疤痕,通常需作整形手术。体表其他部位的血管瘤缩小到可切除范围,则作切除木,必要时作植皮术。
  (二)冷冻和其他疗法冷冻疗法和硬化剂注射法对面部巨大的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均不适用。放射线(X线、镭、放射性核素等)治疗血管瘤有成功的报道,但是这种疗法近年几乎完全废弃不用,对小儿尤其危险,这是因为对骨铬可引起骨骺早期骨化,肢体停止生长,可破坏眼险和晶体,最严重的是致癌作用。近年有人调查在4000例用低剂量〔3~6Gy)放射治疗血管瘤后,有3例死于恶性肿瘤,而这仅是在10年随访中发现的,以后还有潜在的危险。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是由大量充满血液的腔隙或窦所形成,腔壁上衬有内皮细跑层。腔隙由纤维结缔组织障隔分开。
  一、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不同于毛细血管海绵状混合血管瘤,在于它的表面没有或只有极少毛细血管组织,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且往往深入到深部肌肉。海绵状血管瘤也有增长的倾向,可达到很大体积,严重破坏四周的组织,使肢体变形,容貌破坏。但有些肿瘤的体积是固定的,有完整的皮肤包被,易与周围组织分离。增长型的肿瘤多无明显界限,无规律地延展入深部组织内,解剖十分困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