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3|回复: 4

读jian

[复制链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发表于 2015-2-27 15: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想读jian,是因为对jian有好感。
  我相信对一个人有好感到想把Ta写出来,是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的吸引所致。它无关与对方是否得以见面,比如网络世界。仅仅依靠屏幕,我们捕捉辨识着那些与自我心意相通的个体。我们为这样的相遇欣慰。虽然,它只从文字那里得来,但凭藉直觉,依然能大致完好地将Ta从心底勾勒出来一一不管于性情,还是与之关联的相由心生的外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自相同的道理。
  后来见到jian的照片,果然如此。
  初次识jian,是她在给别人的散文留评中。袒露所感,极尽真诚。字里行间流溢着温情与谦和,完全一副与对方坦荡沟通的姿态。这样的结果势必不是一两句话便能承当得起,所以往往写出篇幅不短的读评。对于旁观者,读到这些,再联系作者原始文本,便多少从中有所启悟与发现。这无论于她对文本感知的优点,还是略带的遗憾,抑或提及的对某类问题的迷惑,以及涉猎的其他相关问题的识见。
  这些让自己眼前一亮、印记深刻。留评者开诚布公,被评者恳挚待见,双方,因有效的交流,而愈加呈现文字带给自身滋养的愉悦。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写字人,有彼此思想碰撞的需求。在碰撞中得以凭借他人的视野窥探到自身不足。或者,仅仅达成某种深以为然的共识。这无疑是对自我内在精神的鼓舞。
  由这,开始留意她的散文作品。也在相互的几次留评交流中渐渐有了些许熟识。
  之后,暑期,自己去往云南。又之后,回到家,整理旅行笔记,一直到开学上班、及至年末时,才又再次去往论坛。这之间相隔有五个多月之久。再次登录,看到了jian在我一篇文后长长的留评。日期正是在五个月之前。内心,在感动的同时,更多是因自己的疏忽带给的愧疚。
  我珍视这样的留评,把它们一一保存到QQ空间。连同那张她挑选附带的油画作品“兰花”。保存的缘由,我想,一方面来自对中肯意见的重视,包括那些鼓励。因为对一个热爱与敬畏文字的人来说,他人对作品的回应引发的自我的思考,会在接下来的行进中帮助纠偏一些什么。“道路在雾中”,米兰•昆德拉用来反对审判精神的这一命题,恰在说明文学作为一门艺术探究的多向性的可能。他论及每个人都在雾中行走,看不清自己将走向何方。在后人看来,前人走过的路似乎是清楚的,其实前人当时也是在雾中行走。我想,我们在这样的雾中行进,需要同样在雾中行进的他人一个身影的出现,以相互陪伴或提醒者的身份走在某条路上,避免误入歧途。所以,我把读评显而易见保存在那儿,作为一段路程的同道者见仁见智思想撷取的存照。
  另一方面,来自真诚之意的纪念。它出自jian一颗矜平躁释的涵养之心。作为一个读者同时又是一个写作者的jian,这样的涵养促成了她的善思一一善于省察自我与他人、甚至面前客观世界的能力。单就体现在与对方的沟通上来说,便自然呈现出敏锐感知的一面,细腻、深刻,娓娓道来。这不能不让人读出她的真诚。于一颗真诚之心处习得真诚。于此,“纪念”一说,不言而喻。
  与jian进一步熟知,是在自己发往论坛的一篇《岁末夜话一一关于一些片段》的文后。那篇文字,其中涉及到与她之前的一段对话,我把它粘贴到了里面。她在其后跟帖,就那段对话的意义表述了感想。那些感想不无触动到自己。不仅因为真诚,更因为彼此想法的欣喜交集:她之所言,正是自己的所想之言,比如“体会到一种经历了相似心路历程的人之间所拥有的体谅和慰藉”。再其后,双方就那篇文字反复展开的交流,愈加趋向顺畅无阻。我相信之所以如此,除了彼此的默契,更多是jian充满慧心的睿智带动。如同雨后映在远空斑斓的彩虹,一些微妙事物的呈现,在自然而然的同时,囊括着那些充满无限生机的深邃世界的可能性。面前对话的jian,这样的感染力让人温暖。
  由此,我在那次交流的末尾写道,这一路交流下来,感觉已超出了写《岁末夜话》的意义。它好与不好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更为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一些什么,这些由你而触发:评读中字里行间的认真、思维的缜密以及剖析问题的深度……
  至此,jian让我得到了极力的认同。虽然也许在她看来,这些是稀松平常之事。因为不管她对何人,只要有想深入交流的可能,都会一以贯之:知性、坦率、善解人意。
  一个写字的人,没有什么比遇到这样的朋友,更能产生精神上的信任与依赖。文以载道,自我立足于这个世界,究其根本,是在探询中一次次窥得它的玄妙、以及对这个玄妙不断理顺的过程。同道者,显然是这一过程有力的见证、体验、分享与鞭策者。“求同存异”,当是其中彼此崇尚的主旋律。源于它的放松与自由。它因此给予了面前不会局促的视野。
  而统统这些,是在刨掉五个多月之后仅只九十天左右时间相得的交往感受。就是如此感受,让自己有了进一步想识读jian的意愿。
  于是进入她的散文作品,开始一篇篇详读。其是jian《当世界里只剩画、音乐和文字,我依旧灿烂》系列。系列随心、随情境而作,不受时间与话题的约束,有率性而为的作派,但每篇成文,都是认真诉诸的结果,倾注着她的爱与痛、思辨与探究。一辆幼年时遗落的红色自行车、韶华时代一段苦涩记忆、十年一计划里“恐老症”保护层的维建、关于殓葬师、对某些唯心论观点的阐释、围绕两性问题展开的理解……阅读至后部分内容,会时有错觉产生,像在阅读哲学气息浓厚的周国平的作品,而不是来自jian。这让我入迷与钦佩。哲学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探究人生意义。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每个生命个体,在跋涉途中,往往失了坐标样陡增无助,只有依靠哲学的投射,帮助自己跳出拘囿的某个事物本身,获得一个更高视角,来俯瞰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其间,jian在回复一个文友的评论时,说,很多时候我得自我拯救,所以我需要把很多事情搞明白,哪怕有的是我自己毫无根据的推测,但是我从中却像获得了某种宗教般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安提斯泰尼。有人问犬儒派创始人的他,哲学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回答是:“与自己谈话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
  我欣赏jian的这种学究气。人总要在某时需要给自我一个定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或许这便是活着的喜悦之所在。不管是为文还是为人。我愿意看到jian的这个系列能继续下去,带着它独有的生机。还有在其中灿然相伴的那些画作与音乐。正如作品的标题。她把它们精心地摆放与穿插在文字中,从而成为其中巧妙存在的部分。这是她呈现作品所选择的方式:辅助以怡人的情调元素,而不仅仅关注于作品本身。就像她去咖啡馆喝一杯咖啡一样,选择注重的不仅是咖啡本身,还会在意咖啡馆内部与外部、甚至与相连街区的整个风格氛围的营造。她喜欢它们,就会不遗余力地让它们全部呈现,并且和谐地生长在一起。这看出jian的用心。她不想让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纰漏和残缺。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否是jian理想与浪漫主义的其中体现。她在自己想所探讨的问题上,无论是有章可循,还是缺乏理论支撑、完全出于自己推测,但最终给出的合情合理的解读结果,令读者信服,或就此调动起读者的逆向思维,对面前尚未知见的事物,打开一个生动视角。这在她有关“殓葬师”和“如果唯心论可以带来温暖,为何say no”中,有明显例证。比如后一篇关于精神病患者的片段:精神病患者是神创造出来的另类灵魂,所以对前世的记忆由于神的一时疏忽而没有被抺掉,所以他们常常会受到幻听幻觉的困扰,完全生活在以往的世界中。但是,也许他们仅仅只是与当下的人们无法取得沟通,而完全不妨碍他们和浩渺的宇宙对话。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只是一些另类,而不是残次品。你可以不敬仰他们,也可以不同情他们,但没有理由蔑视他们。
  在这段话中,她把出现的“精神病患者”、和末尾的“只是一些另类,而不是残次品”这些字眼用加粗的方式作了重点标注,将它们突出在读者面前,显而易见着她的着力之处。
  在此,理想主义也罢,浪漫主义也罢,它们统归属于人性,是书写者从心出发走向人本主义关怀的表征。种种,jian在以力求完美的姿态,呈现着她想呈现和梳理的这个复杂的人性世界。
  甚至在一次聊天,她谈到某位作者出书难的问题时,幻想能否做其经纪人,帮助找到一些门路发表。但又存在自己为外行、连门都摸不到、不知该怎么操作的苦恼。为此她还想到,若联系她所接触的日本对中国文学研究的那帮学者会如何……但终归无法预测。出于无奈,她只能在论坛以一次次劳心顶帖的方式,帮助他人关注到其作品的众筹事宜。
  这出于jian的善良天性。相信善良的天性我们都有,但往往有些事情事不关己之时,便会高高挂起。即使同样心怀热情,或者不公。这是各性情间的差异,虽然细微,却足以将一个人凸显于众人之中。
  jian,另一个身份,对外汉语教师,或者日语翻译工作。这来自我们有限的几次聊天中,我的揣测。我想,以她对待文字的严谨,以诚相见又坦率的性情,善于思索、接纳和传递文化信息的天分来说,做这些,很适合于她。
  我想,我没有误读jian。
  
  


282

主题

2628

帖子

2万

积分

白金元老

一只耽于傻想的呆鸟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299

金点子勋章

发表于 2015-2-27 17: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情性相投,知己难得。

点评

心柳,好久不见。致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15-2-27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482

帖子

5577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5577
发表于 2015-2-27 22:2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济南
读懂一个人,能用以文会友的方式,幸哉。文相通,心相近,殊途同归。

点评

谢谢叶子老师的精彩之言!祝新的一年,万福具臻!  发表于 2015-2-28 2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