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08|回复: 0

千古风流话“东武”

[复制链接]

331

主题

635

帖子

5311

积分

贵宾

Rank: 4

积分
5311

情人节勋章马年大吉勋章

发表于 2019-9-19 14: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千古风流话“东武”

        王振全

最早接触“东武”二字,是在有关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中:“作者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琅玡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括号中特别加注,东武即今山东诸城。诸城历代的官宦文人,也喜好称自己为“东武人氏”,如“浓墨宰相”刘墉、博学鸿儒李澄中等。东武何以有如此魅力,令这些高官名士魂牵梦绕?本文试作粗浅阐述。

                        

                          一、关于东武山

东武县因境内有东武山故名.清乾隆《诸城县志》记载:“东武本山名”。但字少言简,再无确切的记载。询问当地饱学之士,也说不出更多的信息。倒是境外一些古籍文献、民间传说,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齐道里记》称:“东武县本有东武山,忽因三日昼昏,山移在会稽。”《吴越春秋》载:“怪山者,东武海中山也。一夕飞至,居民怪之,故名怪山。”《越绝书》则称“龟山,一曰怪山,往古一夜自来,故谓怪山也。地名东武里,《吴越春秋》遂以为徙会稽矣。”《东周列国志》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心念会稽之耻,欲立城于会稽,迁都于此,以自警惕,乃专委其事于范蠡,蠡乃观天文,察地理,规造新城,包会稽山于内。西北立飞翼楼于卧龙山,以象天门;东南伏漏石窦,以象地户。外郭周围,独缺西北,扬言:臣已服于吴,不敢雍塞贡献之道。实阴图进取之便。城即成,忽然城中涌出一山,周围数里,其象如龟,天生草木盛茂。有人认得此山,乃琅琊东武山,不知何故,一夕飞至。范蠡奏曰:臣之筑城,上应天象,故天降昆仑,以启越之伯也。越王大喜,乃名其山曰怪山,亦曰飞来山,亦曰龟山。”《水经注》又云:“越王无疆为楚所伐,去琅琊山,东武人随居山下。远望此山,其形似龟,故又有龟山之称。”

梳理上述记载可知,浙江绍兴之龟山(或曰怪山),是由山东的东武山迁徙飞去的,虽为民间传说,但说明东武县确有东武山。具体山在何处,有三种说法:一是东武海中之山,二是琅玡山(即今琅玡台),三是东武县之东武山,此种说法最多。笔者也认为第三种说法符合现实,即东武山在东武县境内,东武县治所在地——现古城子岭,即是当年的东武山。我们不妨通过以下途径来探析。

其一、以山找山。绍兴龟山,又名飞来山、怪山、宝林山、塔山,海拔29.4米(山绝对高度还要低几米),山不甚高也不甚大。在绍兴城区南门内,与府山、蕺山鼎足而立。传说从琅玡东武飞来,故名飞来山,也称怪山。山上原有宝林寺,故又名宝林山。山远望似龟形,故又名龟山。山上有应天塔,俗名塔山。根据前文“其象如龟”、“海拔29.4米”等特征比对,琅玡山(琅玡台)显然不符合。琅玡山位于胶南市琅玡镇东南5公里处,为一耸立的山丘,海拔183.4米。琅玡山“因山形如台,在琅玡,故曰琅玡台”。无论是海拔还是形状,都相去甚远,因此琅玡山可以排除。再看琅玡山附近海岛,诸如斋堂岛、灵山卫,也与龟山大小、形状不符,也可以排除。唯有古城子岭,与绍兴龟山如同孪生兄弟,是再相像不过了。古城子岭,高于周边地区20余米,顶部平坦,远望像一只巨大的乌龟。推想当初古城子岭还应高几米,后来为了筑城,岭巅不免要削平整理。由此可以初步断定,东武山就是现在的古城子岭。

其二、以城找山。从古代到现代,都有以当地有代表性的山岳、河流为城市命名的做法,如密州,是因境内有密水而得名;五莲,是因境内有五莲山而得名。作为命名的山水,有代表性是必须的,应该是众所周知公认的,而且多应处于境内中心位置,不可能偏处一隅或在境域之外。西汉初年东武置县,因岗为城,故址就在今古城子岭,同时并置诸县、平昌县、横县、昌县、石泉县,环绕在东武县周边。因此,在开阔平坦、状如龟背的东武山上设置东武县,既名至实归,又有永久平安的美好寓意,应是当初最佳的选择。作为琅玡山和其他海岛,是根本不靠谱的。县志记载“因岗为城”,说明该地从前是一处山岗。至于文献记载中为何少有东武山的描述,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东武建县以后,东武山被东武县城占据掩盖,二者融为了一体,人们更习惯于称县城或古城,直到今天仍然叫“古城子岭”,居住在其上的村庄叫“古城子村”。而东武山之名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其三、以人找山。东武山不会一夜飞到绍兴,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传说何以传得如此有鼻子有眼呢?《水经注》为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越王无疆为楚所伐,去(离开)琅玡山,东武人随居山(龟山)下。远望此山,其形似龟,故又有龟山之称。”越王无疆被楚国攻伐,被迫从琅玡迁都回绍兴,其中有大批东武人跟随南去。他们到了异国他乡,难免产生思乡之情,又见龟山酷似家乡的东武山,便有了一种精神寄托,称东武山是跟随他们飞来了,藉以抒发思乡之幽情。久而久之,附会演绎,戏说成真,也就流传下这一段诸城绍兴之间千百年来友情相牵的佳话。即使不是这批东武人,也肯定是或早或晚迁徙来的东武人所致。正如苏轼知密州时所写:“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莫叫名障日,唤作小峨眉。”他把诸城的障日山比作家乡的峨眉山,无非为了排解“苦思归”的郁闷心情。

综上所述,东武山并没有飞走,而是被东武古城湮没代替,不再以“山”的面目出现,失去山“形”山“名”,被人们渐渐淡化遗忘。其实,东武山就是今天的古城子岭。

                           二、关于东武县

史料记载,诸城置县始于西汉初年。汉高祖六年(前201)春正月,封大将郭蒙为东武侯。吕后七年(前181),置东武县,因境内有东武山故名。置县之初,因岗为城,故址在今古城子村。东汉建初五年(80),东武县城迁址,移至岗下筑城为治,东武古城作为县治存续了261年的时间。至隋朝开皇十八年(598),改东武县为诸城县。自此,东武县退出历史舞台,历经两汉、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朝,东武县共存续了779年的时间。而清乾隆《诸城县志》分析认为:“其为县著于汉而实肇于周、秦之间。”

位于古城子岭的东武古城,规模宏大。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东武县是西汉初琅玡郡所辖51县之首县,曾为琅玡郡的郡治所在地。考古调查显示,古城东西约1500米,南北约2500米,总面积375万平方米。城呈曲尺状,百姓称为“靴子城”。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墙残迹还隐约可辨,其中南城墙残存高1米,城东南角楼残高2米多。城址内多次出土圆形、半圆形瓦当,纹饰有篆书“千秋万岁”、卷云纹等,此外还有许多汉代铁器,包括鼎、釜、镰、镢等。1996年,在古城址的北郊,原诸城技工学校院内,发现一座深5米的汉井,井壁用陶井圈层层砌成,出土了10余件保存完整的汉代陶壶,均为高颈、鼓腹、小平底,应是时人掉入井中的汲水用具。其中一件,在壶的肩部印有篆文“东武市”的戳记。

古城周边地区,有不少大型西汉墓葬。在城西杨家庄子发现的西汉墓中,出土40余件随葬品,其中有10余件精美的漆器,出土的一幅双龙三龟彩色板画,在山东省内尚属首次发现。

“琅玡经学盛,东武名儒多”。东武,曾为侯国国都及琅玡郡治。尤其是两汉时期,东武学术开放,经学繁荣,黄老并举,百家汇集,一度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心。无论齐学、鲁学,还是今文、古文,都出了一批“大师级”的代表人物。如传《易》者有孙虞、王同、梁丘贺、梁丘临、鲁伯、邴丹、王横;传鲁《诗》者有王扶;传齐《诗》者有伏氏子孙(伏理、伏湛、伏黯、伏隆、伏恭、伏无忌等)、师丹;传今文《尚书》者,有伏氏子孙、殷崇;传古文《尚书》者有王横;传《礼》者有徐良;传《春秋》者有王中、贡禹、莞路、左咸、徐子盛、承宫;传《论语》者有王卿、贡禹……可以说,两汉经学,齐鲁为盛。齐鲁之间,又首推东武,它使中华文明在黄海之滨,潍水两岸,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其功业令世人瞩目,足以彪炳千古。

诸城人对于东武,正如中国人对于唐朝,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常常有一种“梦回东武”的自豪感。这也是自隋朝东武改名诸城之后,人们仍然津津乐道自己是“东武人”的缘故。

                  

                           三、关于《东武吟》
  

《东武吟》是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的曲牌名。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郭茂倩编的这部《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

《乐府诗集东武吟题解》引左思《齐都赋》注云:“《东武》《泰山》,皆齐之土风,弦歌讴吟之曲名也。”《东武吟》曲牌名产生于东武地区。以一座山名或县名作为曲牌名,这种情况在全国并不多见。而且历代文人,多有拟作,可见其影响之大之广。如西晋之陆机,南北朝之鲍照、沈约,唐代李白、曹邺,明朝李先芳、王世贞、石存礼、刘炳,清朝陈子龙、彭孙贻、蒋湘培、丁耀亢、李澄中等,都有以《东武吟》为题的作品。

《东武吟》曲牌中的“吟”,有咏叹之意,故作品以感慨人生际遇、咏叹世道艰难为主,风格苍凉悲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诸城一带的民风和地域文化特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为诸城人徐大用词集所作《徐大用乐府序》中,为我们阐述了《东武吟》曲牌产生的根源。文中云:
    古乐府有《东武吟》,鲍明远辈所作,皆名千载。盖其山川气俗,有以感发人意,故骚人墨客,得以驰骋上下,与荆州、邯郸、巴东三峡之类,森然并传,至于今不泯也。吾友徐大用,家本东武,呼吸食饮于邞淇之津,盖有已相其轶思者,故自少文辞雄于东州…于悲欢离合,郊亭水驿,鞍马舟楫间,时出乐府词,赡蔚顿挫,识者贵焉。

徐大用的乐府词我们已经欣赏不到,但不妨读一读陆游所说鲍照的《代东武吟》,体会一下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涂亘万里,宁岁犹七奔。筋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仗牧鸡豚。

昔如鞴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当然,谈到《东武吟》,我们尤其应该读一读清初诸城著名文人、康熙朝山东惟一博学鸿儒李澄中写的《东武吟》,这首诗被他自己视为一生的得意之作。诗中对家乡的山川胜迹、名人轶事、百姓生活如数家珍,千古纵横浮想联翩,清词丽句奔赴笔下,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和自豪感,是难得的颂扬家乡诸城的诗歌力作,是诸城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家东武城,因为东武吟。
     东武飞作怪山去,东武之名留至今。
     超然有古台,坡公迹灭生蒿莱。
     先人敝庐在其下,巷口乔木柴门开。
     南睇双尖见马耳,石罅生云白如水。
     老农测候识阴晴,昨日云生朝不起。
     琅琊辇道盘山阿,秦皇碑字今销磨。
     斋堂斜连沐官渡,鼋鼍出没何其多!
     长潍喧呼恶浪蹙,韩信坝头鬼夜哭。
     卢山本以卢敖名,寂寞岩灯照幽独。
     九仙摩云列岫攒,五莲捧出青琅玕 。
     惊涛倒峡双湫裂,中有千尺苍龙蟠。
     福地新开号卧象,野客拄杖时来往。
     璧月高悬珑塔光,玉虹下注元潭响。
     季氏曾城石屋根,雨霖葛冢汉臣魂。
     天地洪荒虞帝出,千年人说诸冯村。
     其余琐细不足数,唐宋传来名独古。
     山川灵秀相荡回,尽收远势归东武。
     《东武吟》成声转悲,风俗曾经鲁所治。
     十万人家读书处,淳朴尚有先民遗。
     几遭战火饱丧乱,城郭楼榭飘风吹。
     残黎鹑结力已尽,梁伏遗教空尔为!
     我今客游羁京华,梦魂不到天之涯。

感今思昔意惆怅,旷野茫茫遥相望。
     一首《东武吟》,传唱到如今。进入新世纪的诸城人,秉承着东武遗风,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正以实际行动,续写着诸城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附主要参考书目:

1、邹金祥《诸城历史沿革考略》;

2、王宪明《情深乡土,感会风谣》;

3、《诸城文物博览-东武故城》。
                                               2012年12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