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38|回复: 0

无梦书作枕 有情笔搭桥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8

帖子

333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335
发表于 2019-6-20 09: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无梦书作枕 有情笔搭桥
原 平
古人云:“人生识字忧患始”,不错,也许因为读书识字,人生才有了喜怒哀乐,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回顾我的读书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接触的书,除了语文、算术外,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就是小人书了。那个时候,小伙伴们的压岁钱,基本都花在买小人书上了。每当有人买到一本,那他就成了我们眼中的“尊者”,我们就只有当“臣民”的份了。为了换得他手中的小人书读一晚,有时候要给人家打半篮子猪草。偶尔从母亲攒的鸡蛋里偷出两个,到供销社去换成现金,然后步行十多里地,去新华书店买上一本,在小伙伴中也能当一回“尊者”了。《红灯记》、《打击侵略者》、《少年任常伦》……小人书中的好多台词都能背诵下来,并用到了小伙伴自编自导的“戏剧”中。
买书的人多了,我们就开始变得平等起来——换书。遇到那种难得的好书,还要用一本小人书外加半筐猪草才能换得。那个时候,我们就懂得“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了。这些小人书,成了我们的启蒙读物,伴随着我们度过了七彩的童年,从书中我们也感悟到不少做人的道理。
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但接下来就不那么自在了——
八十年代初,我也从一个黄毛小孩长成“毛头小伙”了,繁重的升学压力,早已让我丢开了那些小人书。但是,也许是很小的时候贪玩调皮把学业荒废了罢,也许是没长“数学脑子”罢,反正数理化老是跟不上趟儿,一上数理化就头痛。上高中的时候,跑五十里地到外地一所中学去读“文科班”,结果还是“涛声依旧”。“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照明灯念五更”。没办法,只能羡慕嫉妒恨地望了一眼大学的门槛儿,扭头回家牵牛耙地去了。
把我的数理化生物课本笔记找出来,一把火让它们化为灰烬,今生再也不与它们结缘。Ade,我的数理化笔记们;Ade,我的数理化课本们和生物课本们……
“吴娃齐女声如玉,遥想明眸濒黛时”,那个年代,男女征婚启事写得有意思,动不动就是“个人爱好,喜欢文学”,大概能看懂小说,就算是“文学青年”了。于是,咱也发誓当一回“文学青年”吧。
既然想当“文学青年”,就得读书写作。赋闲在家,没经济来源怎么办?于是做起了收空酒瓶卖玉米卷儿的买卖,干起了“酒干倘卖无”的勾当。干了两天,收入颇丰,花五块八毛钱到书店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就开始了我几近疯狂的读书路……
我有一个同学,父亲在县图书馆工作,给我搞到了一本借书证,而且可以一次借好几本书,于是,我就隔三岔五去借书,成了那个年代“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图书馆里的常客。这个时期,我读书几近歇斯底里,有时候每晚读20万字以上,曾发愤读遍县图书馆除数理化之外的所有书。什么四大名著,三言两拍,甚至连书法楹联之类的书也借来一读。
应该说,这个时候,心绪复杂,心气浮燥,尽管读了不少书,得到的知识却是杂乱无章的。
受书的浸染,慢慢地明白了许多道理;渐渐地,情绪也理顺了:人生之路总是坎坎坷坷,不可能一切如愿,既然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为什么不去主动适应环境呢?
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山西省的一个叫“刊授大学”的学校,开始系统地了解所谓文学,记得当时我插班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通过互寄信函,交流学习,学完后可参加本地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文学发展史》……我终于可以系统地读我喜欢的书了。至此,我才想到要用所学的知识去改变命运,不可否认,那个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跳出“农门儿”……
我充实着,累并快乐着。不知不觉间,我从“文学青年”慢慢步入“文学中年”。这期间,我考上了民办教师,十年后考上了诸城师范民师班,终于如愿以偿地跳出了“农门儿”。教师这个活儿很清苦,好在我能天天跟我的书打交道了,读书再也不是“不务正业”了。“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倘不自此学勾践,纵死无颜笑九泉”。我用自己写的这首打油诗激励着自己。
书读多了,就想试着写点什么吧。我收到的第一桶“金”是一九八五年,给县广播站写的一篇通讯《专业户的心愿》被采用了。当时得了一块五毛钱的稿费,少是少点儿,但毕竟是自己的“额外收入”呀,毕竟是自己的知识得到社会的认可啊。拿着邮局的汇款单,祥林嫂似的转了大半个村子,支取的稿费好几个月没舍得花。
受到鼓舞后,我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梦想:写书。当时,我想写一本叫《中学语文系列谈》的书,自己刻版印成书,发给学生,不收钱。跟两个要好的同事商量,我写文言文部分,另外两人一个写现代汉语,一个写修辞部分。结果,我翻阅了大量资料,像司马迁一样写了近两个月,终于写就了两万多字的书稿。但是,另外两人只字未写,说是很难写,于是计划便流产了。不过,我翻了那么多资料,积累了不少知识,没折本。
第二次写书是一九八八年,当时,构思一个月,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写成了一部短篇小说(姑且叫小说吧),三万余字。修改了三个月后,把它托付给我的一个作家朋友(真作家)。结果,一去杳无消息,稿子压在某文艺出版社。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托人从废纸堆里找回来,那个出版社副主任,还附带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不过,稿子过了三年,也许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了罢,反正我看着横竖不顺眼,就压在箱底当纪念了。
也许我这水平,就是写“豆腐块”赚烟抽的“料”,从此不再写长文。
现在,我已从“文学中年”慢慢迈进了 “文学老年”的门槛儿,读书也越来越理性。“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馀晖”,阳光下,绿阴中,捧一二本好书,触摸到书中人物的灵魂,与他交流,与他对话;同李杜有约,跟韩柳相邀,窗前月下,与他们心灵默契,“腹有诗书气自华”,岂不乐哉?
如果灵感不期而至,就拿起笔来,写上那么一段两段三四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果不想写了,扔了纸笔,看日落日出看云卷云舒,岂不悠哉?
品书如品茶,慢慢品味,乐此不疲,斗室中充盈着书香、浸润着墨韵,“茶已醉人不用酒,书能香身何须花”?
“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漓不整齐”,如果说东坡先生“不可居无竹”,那么,我真的可以说“不可生无书”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