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64|回复: 2

徐会丰轶事 作者 祝金斗搜集整理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866

帖子

43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338
发表于 2017-8-30 07: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徐会丰轶事
祝金斗搜集整理
徐会丰为清末光绪工、兵部尚书,山东诸城孔戈庄人。
孔戈庄并无孔姓。
据祝氏家谱记载,孔戈庄原为祝氏一家,是明朝洪武二年响应明帝朱元璋移民的号令,来自于当时的河南海州荡路村。因祝氏家族历代崇尚礼仪,尊孔重教,遂以“孔”为庄名,曰:孔哥庄。今曰:孔戈庄。还有一说,曰很早以前,曾有一孔姓在此居住,或迁或亡,无从考证。
祝氏一家,开垦荒野,种植桑麻,纳粮上税,灾年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不但得到了朝廷褒奖,还甚为百姓称颂。家道殷实之时,夯筑围墙,兴办学堂,防匪教化。于是祝氏十世高中举人,***为官,皇帝敕令命官在村中高立旗杆,以彰其才德。以后每逢朝廷殿试,祝氏子弟常常榜上有名,荐为州京命官。他们勇担朝廷君命,体恤百姓,清正廉洁。
明中后期,宦官专权,奸党互斗,朝野上下,一片混乱。时在山西为官的一徐姓,听到暗报,有人要陷害灭门。在此情况下,他找到了朝廷命官祝氏一人,商讨如何躲过此次祸殃。祝氏命官念其徐氏命官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如此好官焉能置之不理。遂让其携带家眷,到祝氏命官老家孔戈庄避难。
这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一村一围子里能容两家名门望族的缘由。
祝徐两家世代联姻,好上加好,恭敬谦让,毫无争斗,传为佳话。
徐会丰生于清朝末年,由于徐氏家族的不断分枝,同是本家,也已有了贫富的悬殊。就在徐会丰出生之前,他家的境况已经很差。他为背父生,就是生前父亲已经死亡。只有爷爷奶奶和母亲生养照料,日子过得紧巴。于是,徐会丰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入祝氏家塾上学,一天天长大了。
争吃糠糟
徐会丰刚刚懂事不久,时值大旱,家里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祝徐两家也开仓放粮,全部赈济了灾民。到最后,家里仅有一点高粱粒和高粱糠。
一天,母亲把做熟的高粱粒粥和用高粱糠做成的窝窝头端到了饭桌上。又把高粱粒粥推到了他的面前,说:“儿子,你吃这。”徐会丰说:“这粥当让娘喝。我吃这……”说着,就把粥碗用双手捧到了母亲的面前,自己拿起了高粱糠就吞咽了起来。看着儿子难咽的脸色,母亲心疼极了,说:“儿子,你不能吃这啊!”徐会丰却高兴地说:“娘,我吃了一样长高的。”看着面前可爱的儿子,母亲欣慰地笑了。
徐会丰幼小吃糠糟被传为佳话。
远迎爷爷
徐会丰的爷爷常年在外买卖经商。一走就是数月近载。
年幼时,每当爷爷回家,他总是缠着爷爷讲外边的事情。不管爷爷讲什么,他都听得津津有味。当爷爷又要远行的时候,他总是依依不舍。
随着年龄的增大,徐会丰身上有力气了,当他数到爷爷要回家的日子时,他经常背着母亲,走出家门,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迎接爷爷。
一次,母亲见天已经黑了下来,端上了饭菜,就是不见儿子的踪影,这可急坏了,满村打听,没有人知道。祝徐两家一齐出动,竟然在冢子沟里发现了孩子,他躺在一个高坡上,已经熟睡了。摇醒问他,他说是来迎接爷爷的。
以后,爷爷再也不敢告诉孙子回家的具体时间了,外边的事杂,有时身不由己。
替妪抬水
祝徐两家居住在围子墙里,墙外的东和南都居住着佃户和贫穷人家。徐会丰在村里带腻了,常常与玩伴到外边去玩耍。
一天,他来到了村南的河沟边,见一个身体虚弱,见风就倒的老妪正用瓦罐到这里提水。老妪提上水刚走几步,就要站下喘一喘,行走艰难。徐会丰见状,就朝老妪跑了过来:“老奶奶,我跟您抬吧!”说着,就从树林里捡起了一根木棍,来到了老妪的面前。“俺知道你是少爷,使不得!使不得……”老妪连忙推辞。“老奶奶,没事的。”徐会丰说着,就将木棍伸进了瓦罐的系下,和老妪把水抬回了家。以后,他时常来帮助这位老人。
日子一多,小伙伴们把这事传到了他的母亲耳朵里,母亲一问,徐会丰还以为要斥责他哪,可母亲不但没有斥责,还夸赞了他。
晒谷场上
一年秋天,秋庄稼收获之后,都摊在晒谷场上晾晒。懂事的徐会丰也常常到这里来帮一些忙,用小脚荡一荡,捡一捡蹦到场外的粒子,像一个小大人一样。
爱观察的徐会丰这些天几乎都来,他发现,这粮食都晒干了,该装仓了,怎么还一直摊在场上?
带着疑问,他问爷爷。爷爷说,我们这粮食早晚看到少了许多,才能装仓。年幼的徐会丰心里纳闷,不得其解,再问,爷爷才说出了实情。原来,粮食不入仓,就是让那些无粮吃的人家夜里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弄一些回家。这比他们借粮要好,因为他们借了要还,这样他们可以不还。村里的穷人都知道,他们年年都以这无声的放粮来拿一些回家。
徐会丰知道了蹊跷,知道这是祖上积德行善啊!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也烙上了深深地烙印。
与玩伴共读
徐会丰自幼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他的玩伴几乎都是比他岁数大一些的孩子。当那些孩子放学回家,或是节假日,他与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看他们写字读书,他都能自己悟解。
一天,一个入塾几年的孩子,在他的身边反反复复背诵《千字文》,有几句背了好多遍数,怎么也背不过,可趴在一边的徐会丰却背了出来。这时玩伴羞愧得很,徐会丰还像先生一样的教过他几遍,那个玩伴终于背过了。
我们知道,徐会丰的书法堪称一绝,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就跟着玩伴用手指练习写字了。
入塾读书
由于本家的矛盾和过节,徐会丰到了入塾的年龄,徐氏学堂怎么也不让其入塾。因历来祝徐有一家之称,所以徐母和爷爷就找上了祝氏学堂,让其入塾。
徐会丰入塾之后,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守时好学,孜孜不倦。起初学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烂熟于心;以后所学《论语》、《大学》、《中庸》皆能穷其义理,践于其行。一天,老先生问其治国之道,他取古之圣人治国之精要,阐己治国之报负,令先生慨叹,学塾哗然。
徐会丰把写字当做人,常常向先生请教,一撇一捺反复研磨。几年功夫,他的书法功底已经夯实,在同学中是一个佼佼者。祝氏先生赞曰:“会丰之字,胜过老叟矣!”之后,中举入朝,他的书法功力也得到了慈禧的认可。
不忘师恩
徐会丰入朝赴任的第一件事是,飞马传书,接他的祝氏老师入京供养。
祝老先生这时已经年迈,体弱,多病。徐会丰始终让老先生和他居住在一起。早晚都要给老师请安,还亲自给老师洗漱便盆。遇到外出数月,一***城,就先买上老师爱吃的东西,带给老师。老师牙齿脱落,他就用水反复地浸泡,再让老师下咽。
时值八国联军进攻中国,老师也在京城三年之久,看着整天忙于政务的学生,实在心疼,就提出了回家的要求。
那天,徐会丰目送着老师,泪流满面,难诉别情。
怒斥洋人
徐会丰为人正直,不卑不亢,坚持原则,宁折不弯。
一次,几个外国公使馆的洋人来到了慈禧面前,蛮横无理,飞扬跋扈。正好徐会丰来禀报要事,遇此场面。这时,慈禧在几个洋人面前脸色骤变,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徐会丰见此情景,冲向前去,怒斥洋人:“你们让大清割地赔款,也太气焰嚣张了,休想得寸进尺!”几个洋人灰溜溜地离开了此地。
以后,慈禧赞曰:“会丰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因之,徐会丰病逝后,慈禧亲自挥毫,书“扬名锡类”(要考证)四个大字,制成牌匾,运往诸城,悬于徐会丰故居。
自古以来,诸城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名人名仕辉耀中华。徐会丰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当之慨叹矣。

     

571

主题

1480

帖子

9152

积分

白银元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2
QQ
发表于 2017-9-5 13: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自古以来,诸城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名人名仕辉耀中华。徐会丰生于斯,长于斯,我们当之慨叹矣。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们当之感叹矣。祝老师对故乡的拳拳之心更令人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866

帖子

433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4338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09: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们当之感叹矣。祝老师对故乡的拳拳之心更令人敬佩!


致谢赵老师的赞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