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流年清欢

出发云南(11月3日更新)<完整篇>

[复制链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4 0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大理记(三)
  “彩云之南”是云南的诗意别称。虽最早是因“彩云现于龙兴和乡,县在云之南”而故名云南。但它的确未辜负了其之“彩”字。这指外在多姿的绚烂,也指内在丰富的韵致。
  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大理,便是如此。历史的悠久,兼之白族自治州浓郁的民族风情缘由,使所至之处,自然有其地方特质文化的呈现。而这样的文化一经产生,往往与人们柴米油盐的日子紧密相联。这无关于在大理,还是其他地方。于其中,满载着寄寓的美好。
  大理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制作的电影《五朵金花》,让其景观深入人心。去至,泉水明澈在眼前。旁侧古树浓荫如盖,能吸引蝴蝶的合欢树苍劲树干横悬泉面。未见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还有真蝶万千,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的描述奇景。据说春夏之交才会有大批蝴蝶聚此。但苍山山区汇集的大气降水渗透到地下,经过缓慢渗流时间才转而向上冒出地表、呈亮蓝色明艳水质的蝴蝶泉,还是吸引住游客虔诚目光。清澈见底的水面下,散落满大大小小的明晃晃硬币。
  离其不远,汩汩泉水自三道精雕石眼中流出,溅入潭中钵石。分谓为平安、聚财、健康泉,美其名曰只能选其中两道濯手,不可贪心,否则灵验全无。游客纷纷趋前择泉伸手濯之,热情、恭敬。大自然的美意被赋予与渲染于人间,总有它神奇之力捕获人心。或者人肉身时有的惘惑,需要外在某些事物的辅助方能缓冲,获得抚慰。被誉为“虫国佳丽”的蝴蝶亦是。中国传统文学常把比翼双飞的蝴蝶作为美满爱情的象征,是浪漫和吉祥尤物。以两只斑斓翩飞的蝴蝶作为门楣装饰的“爱在情都”景区长廊,挂满红色祈福丝带。而身着民族盛装代表“五朵金花”的姑娘,正在旁边高突的舞台之上载歌载舞。她们分时段演出,活跃着景区气氛。
  不管于蝴蝶化身的美好寓意,还是来自“五朵金花”故乡的永恒经典爱情电影作品的影响,还抑或泉水异常清亮的绮丽之感,这些让置身其中的原住民或游客,会不知觉中受其浸染产生浮想,有了对它们近乎图腾般尊崇意味。
  对歌台在一处水塘的中央。背景,装点得繁复陆离,但台面空置寂然。不知传统的对歌习俗是否依然在既定的日子延续,而不仅仅作为曾经风情的纪念展示。那些在路边售卖鸟哨玩具的小小少年是真实在生活中的。他们三个一堆、两个一组,像经过规定,都为清一色稚嫩身影。当游客经过,便起劲吹起鸟哨,吸引驻足,但买者寥寥。他们被局限在空寂一隅,孤单、萎落。
  生活。种种的期冀,不管来自什么,在何方,都在需要我们去背负。由此我们获得前行。
  如同白族早在明代时就已形成的三道茶文化。苦茶。甜茶。回味茶。
  能容纳一千七百人的洱海二号游轮中,一个仿若小型礼堂的船舱内,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正在进行。它是观览洱海过程的其中重要一项内容。为高雅的迎宾礼仪。也为自古佛教兴盛的大理文化暗含人生哲理的传扬。三道茶,制作方法和原料都不相同,大致由普洱、乳扇、桂皮、炒米花、花椒构成。分别在表演间隙,由白族少女冲泡,倒进特制的小纸杯内分送给游客品味。
  不远处,洱海之中四面环水的南诏风情岛上手握渔叉的“沙壹母”,在若有所思。于盛情演出与茶道文化的精湛,健壮圆柔身姿的雕塑“沙壹母”,现出她的不羁与肃然气韵。这种气韵因远古的沧桑而来。沙壹,哀牢山下渔女。传说她触沉木(龙的化身)而感孕,生下十个儿子,分别成为云南各族的先祖。于是沙壹,成为彝族白族等人崇敬的创世始祖母。她与大理的悠久相关,是大理人将母性与女神形象凝结一体的杰作。充溢古朴与唯美色彩。也是大理人将浪漫与现实交织、呈露追崇劳动与创造之美的展现。有什么能与一切美的缔造相比?即使仅仅来自神话传说。它因神秘而让我们着迷。如同岛上那些遮天蔽日的千年古榕与盘曲交错的幽穴古洞,原始的朴拙之美,带给个体生命幽悠的安宁之感。
  而水天一色的洱海——一处壮阔的高原湖泊,正旖旎在眼前。它与南诏风情岛融为一体,呼应着彼此风采。更多时候,它只静静展现旷远、舒展的一面,令人仿若身入仙境。我更愿意像其名字一样称它为海。它的壮美的确可以称得上海。一一具独特特性的海。两边夹道的远处连绵苍浑的山体,与高原地域特有的湛蓝天空、厚积云层,衬托出它柔媚一面。唯一的暗色,来自岸边隐约可见的民居。而这些,与无边无际海的苍茫的相异,凸显出其在白族人心中“母亲湖”的韵致。也确实如此,大理四季如春优越的区位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使得洱海成为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靠之一。
  起初,自己站在游轮一侧,并不是观览洱海的最佳之地。船头甲板处不再认为是禁站位置后,便一直停留那里,有一小时之多,直到在龙龛码头下船。在那儿同游轮一同舒展前行的感觉令人迷醉。像于洱海低空悠然的飞行。这一切都源自它的美。山、水、云、岛、民居……所现,自然清丽,不乏大家闺秀风姿,丽质天成。
  之前,曾在拜谒完崇圣寺回返的途中,背对雄浑的苍山,站在高处一空阔之地,俯瞰远望前方曲绕环行的洱海,感受到“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情境。切实近身洱海,更感受到它们珠联璧合之魅。
  大理,素来以“风花雪月”风景著称。“苍山雪”、“洱海月”为其中两景。虽在夏季到访,未领略到苍山雪,也未在满月的夜间出行,观赏到洱海月,但管中窥豹,还是体察到“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风韵所在。大理之行,也最终明晓了白族姑娘所戴的帽子中,蕴藏有“风花雪月”的阐释:一侧长长的白线穗是下关风,两圈艳丽的花饰是上关花,帽顶的洁白为苍山雪,整个帽子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大理,还有多少是自己所未了解到的?短暂的逗留,只是读懂皮毛罢了。


云南 319_副本.jpg       云南 322_副本.jpg       云南 323_副本.jpg       云南 333_副本.jpg       云南 343_副本.jpg       云南 352_副本.jpg       云南 365_副本.jpg       云南 367_副本.jpg       云南 370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04: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金花与扎西              金花与扎西是两位导游。全名“杨金花”、“扎西白马”。之所以标题只取其中两字,是因它明显带有的少数民族特性。白族人金花。藏族人扎西。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拍摄的经典爱情电影《五朵金花》中,“金花”名字便出自白族人平日对女性的惯称。男士,则一律惯称“阿鹏”。
  未想到她直接取名金花。
  金花在带我们走完两个购物点后,大理行导游任务便算完成,跟大家道声再见离开。她的口若悬河,让自己记忆深刻。导游工作使然,再加上八年实践经验,还有她本身土生土长的大理人身份,让她做起这些驾轻就熟,且号召力极强,绝对称得上称职导游。以至于后来自己回到家中,最开始做的事情之一,便是赶紧找出久已未带的玉手镯,重新将它套在手腕上。一一她曾经就佩带玉石的益处,讲过一番极富感染力的话。这并不完全说她讲话的鼓动程度,也在于她对包括身体保健在内的多方面知识的熟通。这些带给大家信任。
  在大理东盟玉石城,自己更为后悔手镯未带之事。她曾系统学过玉石鉴定,对各类玉石品相熟稔有加,并相应作出价值判定。自己的一只在本地购得,属于外行看热闹式的买入。若借她这一明眼人瞅上几下,岂不了晰。
  每次,金花在行驶的大巴上,都站倚在专为导游设置的靠背上侃侃长谈,乐此不疲。她说她是大理文化的接受、传承与宣传者。四十多岁的她,始终精神饱满,自信满怀。也自始至终身着民族传统服饰:弯月形彩色帽饰,蓝白相间、领间扎染彩纹的上衣,裤脚带有红色大花图案的白绸裤,长长蓝色绸带自后腰打结后一直垂吊到脚踝,随着行走飘来荡去。这样俏艳的服饰,让她也格外显得俏丽与年轻,还带出几分妩媚。
  但在她每次大声痛快地说出“干”(去声)字时,又妩媚全无,全然辣女一个。“干饭去”,“早饭时把肚子干大”,“干过来”……“干”字是她说话时常常用到的字,是口头语,也是白族当地人的用语习惯。初听,很不习惯,觉得生硬又失雅趣。听久了,竟也顺耳。她还因此举例一段照猫画虎的笑闻:在一跑马场,有一游客看到剽悍的马,立即高声叫道:“我要去干一下马”。这让当地人面面相觑,继而哂笑。一一这里,用“骑”字又才是正确的。金花以此告诫大家不要胡乱模仿,入乡随俗不当反成笑柄。
  她又是诚恳的,心思极为细腻。她带团的次日清晨,自己正在酒店餐厅用餐,冷不防看见她走来。以为是催促,加快了用餐速度。却是她“不要着急、稍晚会儿没关系、要干大肚子为准”的温言提示。之所以没用电话问询,就是担心被误解为摧促。
  现在记起,她又出现在眼前。俏艳的服饰、自信的面孔。仿若刚刚还见过面般生动。
  扎西白马,二十几岁,年轻的男性导游。他是先闻其人后见其面的一位。
  在去往丽江的路上,司机一面开车,一面填充起金花离开后暂时空缺的导游角色。告诉我们到达地的一些基本情况。许是带团车的老司机了,习得熏染了导游讲话的一般套路,竟也头头是道,还时常夹杂风趣幽默之语,颇能吸引游客耳朵,引起阵阵喝彩。扎西,就是在他诙谐的预告下先行出现在脑海中的。
  到真正见到扎西,果然不同凡响。长长披肩的头发。大热天,着一双密不透风的黑色中筒靴。规定穿的藏式花色导游服,让他作了装饰品,时尚地系在腰间。一顶褐色的西部翘角牛仔帽,配搭着衣饰,恰切起全身整个现代风格的装束,新潮,另类。
  如果再听他开口讲话,又会增加另外两个词的描述:豪放与野气十足。
  扎西的普通话蹩脚却粗粗的嗓音中气十足,且一惊一乍,引起大家一阵阵笑声。就听旁边一位十岁左右的小朋友私下跟妈妈说,扎西一下子蹦到车里,他的姿态与声音,让他想到“日本鬼子进村”。
  关键是他讲话的直接与无所顾忌。他介绍玉龙雪山时,用他一惊一乍的腔调,言之凿凿,说如果大家谁能抓到一把雪,他就付给谁一万块钱。以此掷地有声地说明彼时山间无雪的事实。很少有导游这样直露,将其导览的景区先给游客灌抹上些许灰色调式。哪怕稍委婉一些也好。谈到团餐的饭食,直接中甚至带有夸张性描述:清水煮萝卜,萝卜煮清水。而且,讲话的过程,还几乎不苟言笑,每句末尾,都还会缀有一个重重的“啊”字。但恰恰如此,不苟言笑中能让大家照样开怀、喜欢,更显出他独一无二给人别样魅力的导游风格。尽管,粗陋一些。
  在车上这样讲话,在车下,也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每处景点作说明事宜时,大嗓门与讲话的特别,总能吸引除团客外其他路人的莞尔,于是不免对他多瞧上几眼。扎西呢,依然我行我素,全然不管路人会有如何新奇的反应。
  扎西的新奇之处还在于,他曾在央视第一部收视率破两亿的电视剧《木府风云》中,扮演过一个小角色。那是讲述明代云南纳西木氏土司在当地统治时期,木氏家族内部风云变幻的恩怨情仇之事。细观扎西的面孔,有梭角的黑黑的脸庞、浓眉、细长并不算大的眼睛、向前微凸的厚厚嘴唇,看上去确实有某种特性,让人过目难忘。
  与扎西的野性十足相比,身旁寸步不离的扎西的一位伙伴显得绵顺许多。他是布依族。伊始不知他为何一直相随。到丽江古城时方明晓。是在一店铺,帮助扎西为买牦牛肉的游客打包、记录所住酒店名称及房间号,并负责运送完毕等事宜。
  这样看来,行事粗陋的扎西,也有他周全的一面。毕竟,游客是他的服务对象。也毕竟,所得购物的部分提成,怎不也令他开怀呢。所以,他只有多用心才是。
  他将他举着的小团旗的名号,响亮地称作“牦牛三号”。这不论对扎西白马哪方面来说,我想,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云南 250_副本.jpg     吧 云南 395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07: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早上发“金花”与“扎西”时,没有显示。又发一遍后依然没有显示。现在发现同时出现了两篇。只有删掉了其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重新编辑了另一篇,却又没有了显示{:soso_e132:}之前未遇到过此类情况。怎么了{:soso_e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0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丽江,你好
  丽江古城,是丽江的一张名片。提起丽江,它便与古城连在一起。好像去丽江,就是奔着古城而去。或者若不到古城,便是枉去丽江。
  丽江古城,曾是多年遐想在心里的梦。
  现在提起,依然有那张照片的影像出现眼前:同事红润的脸,微笑着坐靠在一张街边木椅上,背景为青石板的路和清丽斑驳的古巷。
  那是白天清亮的街影。清亮的街影把古意、把人的红润面孔柔和在一起,调制成古城粲然耐看的模样。像一个久远永不褪色的故事,何时回味,何时就生动在那里。
  我与它邂逅,却是始于傍晚。那时残阳如血,斜射进巷子,热烈而含蓄,生生地就能把一条高低不平的古巷,拽进它童话般意境,或者是它诗意涟涟的亘古之所。有什么奇怪的呢。两边鳞次栉比的民居与店铺,青砖石的墙、朱红的漆门、或者褐灰的纯木架构堂室、堂室前悬垂的竖形大红宫灯……所有这些有纳西族风格、又融汇了汉、白、彝、藏多民族建筑与装饰精华的屋舍,带着一千多年迁延的痕迹,饱经沧桑,醇然而立,怎一个“苍远”了得。夕照如镜,映出它的悠悠。
  这是在如今商业氛围浓厚的丽江古城,自己愿意寻回与向往的一道回味之景。大多时候摩肩接踵的人群,会把这样的回味冲淡,但总有它隐匿深处的安谧浮出,装点在面前。它就附着在那些高低不平的青石板的台阶里、那些翘檐交错的灵秀建筑里、那些时而闪现又消失在人群中的纳西族人的身影里。
  丽江古城,如今加入的现代元素的展现,犹如音乐里的变调合成部分,带出些许杂乱与怅惘。但偌大的一片古城,只能以这样的方式保存、维持、发扬与延续。因为建筑不能沉睡,空荡会让它毁灭。它是属于历史的,又是属于纳西族人的。他们有权力对其开发使用,展现古城的同时,也展现一份于纳西族以及外来人员在其中驻扎的风采。
  所以,古城,更可以用浪漫与激情来对它诠释。单就顺意古色古香生就的那些客栈与咖啡馆之名,就会让人陶染一番,“丽江记忆”,“云水茗心”,“蔷薇序”,“酒涡&#8226;漫时光”……走着,想起厦门温馨的咖啡小店,同样一份纯朴、闲适与优雅,同样曲径通幽的布局架构。有柔细的藤蔓枝条自青瓦屋顶垂下,点缀着檐下构造简约粗犷的厅房。而这正是纳西族人共有的审美格调,他们会把丰富和细腻的部分,留给房屋局部的纹饰和庭院布置。在庭院他们专门辟出位置,或架构木桩,或摆放盆栽,让绿意葱茏的四时花木,时时攀爬充溢在四野。甚至地面再挤出一隅,只为留待泼洒钻出的那些莹莹小草。
  野趣中,还有一泓清水从绿植遍布的石壁处潺潺而下,之后溅入一道钵石,再溅入一道钵石,呈梯状蜿蜒细流,生动雅致。若得一藤椅,置于这清逸之所,品茗读书,或者只是嗅闻花香,任叮咚之音悠鸣,都实为拾幸之事。
  退出庭院,折身,再细赏门额,乐了,上面直接有小字呈现:观景、喝茶、发呆、晒太阳。
  人与自然、与时光,可以如此和谐,如此共生。
  旁边,二层浅阶处,一雕花门楼下两扇紧掩的暗红色木门上,有行书“迪吉”两字,字色金黄,分列狮头门环的两边空阔处,除此别无他物出现,简捷中透出跳跃与神秘。此时若有一绾髻着偏襟右衽衣饰的女子,吱扭一声开门出现,自己断不会感到惊奇。它统体如古意浓重的符号,引人遐思。百度,《书&#8226;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孔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示意,吉祥安好。
  只两字呈现、紧掩着的大门,同时把清寂拢住,兀自静谧在纷至又沓去的路人的脚步声中,像沉睡深久的梦,还未曾醒来。
  在丽江古城,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街边热闹的一隅,几位头戴花环的少女耀眼在人群中。那些大个的粉色红色花朵,配以簇簇细碎的黄色小花与青绿枝叶,显出花环的无比魅艳。也更显出少女白皙娇嫩的脸庞,如出水芙蓉般俏丽。甚至一大朵淡彩之花,就直接插缀在发梢间,脱俗清雅,是浪漫丽江生动的映现。她们伫立凝注的眼神,正在海娜纹身上。一一一种源于印度、绘在皮肤上的装饰图案。纹身可以短时间内保留的特性,让她们没有了顾忌,热情高涨地选择所绘图形,在身体上留住关于一场旅行的回味。
  情绪的热烈释放,同时在旁边以另外的方式出现。坐在地上的一位年轻女孩,正在吸一支香烟,挪开的间隙,燃雾在夹并的食指与中指间袅升,姿势自然老练。连同手背的黑纹图绘,宣告着一丝不羁的存在。
  所现,似乎在丽江古老的东巴文化氛围中得来的自然而然。它是纳西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核心。只“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带有浓厚图画味道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呈现,便以其拙朴与自然,带给人独特审美趣味。它是原始的。是生动的。又是奔放的。
  而其东巴教,则信仰万物有灵。它属于纳西族本土“巫文化”与藏族“苯”教结合发展而来的宗教。名曰“东巴”的祭司,意译为智者,他们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学识渊博,成为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与推动者。
  不管如今纳西族人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带给人怎样的洪荒太古之美,还是万物有灵的信仰中,把神世俗化以及包括自然崇拜在内的多神崇拜,有着怎样的亲切与祥和,作为游离在这种历史与文化之外的自己,都只能在短暂的停留中,凭藉直觉,稍能触摸与感受一抹留存的痕印:或者特立独行的形貌,或者依附其上的映像。
  在这些中,我不完全知晓存在一丝不羁的那位女孩于古城一隅的意味,却很自信对另外女孩的判定。她们与丽江独特古城文化有着某种相联。想来,便是与自然相谐的那份生动与旷达了。
  她们,在一爿又一爿摆有非洲手鼓的店铺里。手鼓琳琅满目。她们是那儿的主人。同时也可称为淘碟吧的主人,因为兼售原创CD。是她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自己。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充满安详、朝气与优雅气场的吸引。经过,她们无一例外端庄地坐在店内,配合音乐旋律拍打着手鼓,节奏明快利落,氤氲着非洲异域风情。
  她们也无一例外青春靓丽。尤其当夜晚霓虹的灯光投下,照在她们戴着一圈额珠的脸上,更显恬静与妩媚。她们同时歌手的身份,让非洲手鼓的别具特色最大程度亮相于外。《一瞬间》,是女孩们最喜欢敲打与演唱的手鼓音乐。旅律昂扬、略带忧伤,加之手鼓饱满的点缀与女孩安静的气质,感染力便即刻出来,渲染着古城魅力,让人着迷,继而驻足倾听。
  便有爱好者趋前,请教女孩手鼓技艺。不管因为一段音乐而青睐一种乐器,还是富感染力的情境而使乐器散发出它的光芒,都为丽江独属,无法复制。似乎丽江天生浓厚的自然人文,已深切融入女孩热情有致的鼓点中,没有隔阂。
  它是古城一道绚丽风景。
  情不自禁就有游客拍照。自己也不例外。实在为一种美而心动。遇到店铺前挂有“拒绝拍照”的字牌,就只有朝里面向正温情演奏的女孩挥挥手,表达对她的喜爱与敬意。
  就像一位友人所说,手鼓作为一种配奏乐器,它不喧闹,却清晰,好像敲打在你的心上。恐怕没有哪个地方比丽江更加钟爱非洲手鼓,并把它运用到如此程度。或许连非洲手鼓自己也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丽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无法想象,缺少了非洲手鼓在其中的参与,丽江会是什么模样,与凤凰之类的古城又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景致集中于商业一条街。但不管古城的哪条街,都有它统一格调:精巧、悠远、古朴、别致。不知是耐品的古老建筑决定了它的基调,还是想像力丰富的现代人赋与了它优雅与时时充满激情的气质,抑或两者都有存在,互相中和、洇渍,让游人在看到一座古城的同时,感受到一份特质在其中的漫延。
  这些,不管于夜晚歌舞酽烈、成为沸腾燃点的酒吧街,还是具地道纳西风味的小吃一条街,都是如此。
  很想寻看丽江古城最安静时分的样子。
  在安静中,那会是怎样一份沧桑呢。


云南 397_副本.jpg       云南 410_副本.jpg       云南 428_副本.jpg       云南 455_副本.jpg       云南 456_副本.jpg       云南 457_副本.jpg       云南 459_副本.jpg       云南 480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0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香格里拉笔记(一)
  回看拍摄的照片。当“匹西”出现,仿佛自己又立即回到那个场景。那时匹西站在弯腰弓背的一群藏民身后,正看他们拾掇一块烤牛肉或鸡肉之类的食物,准备端上桌去。而自己就坐在他的旁边,和其他游客一起,等待一场盛筵的开始。
  多么清晰。过去的某个场景,会在寻忆中瞬间跳脱在眼前,重新历过般生动。匹西把他带游的团客引至那间大屋子后,便无所事事的样子。大屋子是藏族民居,专门设置给游客,所以阔深,犹如一个小礼堂。夜晚房间并不耀眼的灯光下,集聚在一起的游客杂而喧哗。一拨拨游客会随着他们的导游有节奏地振臂欢呼,或踏跺地板,发出咚咚的声音。这是“藏民家访”的序幕。然后开头、高潮和结尾,始终伴着藏民劲烈歌舞与民俗娱乐。过程的亢奋状态,在被他们有意识地制造出来。
  匹西一直安静呆着。全名“染栗匹西”。有时自己会想不全这个名字,就只好问他。他未曾带我们高呼,就只是看着四周。或者走到围灶旁拎起青稞酒壶,给已喝尽的团友斟满……
  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默。
  犹如自己那时的心绪。节目未结束便起身离开。外面木架正被支起,等待人群离开那间屋子,再被引入篝火与圆圈舞的结束内容中。周边,一片漆黑。那些喧哗,在暗夜中飘浮,若即若离,得不到终止。只想尽快回到旅店。
  那刻对于旅行的所要,无比清晰。匹西厌倦了这样的带领方式么。不菲的家访费用,刻意的气氛渲染,长时间一味的节目演出。猜不透他的心思。
  他亦是地道的藏民出身,一头自来卷发,黑胖敦实,透出彪悍的野性。同之前的扎西白马一样,“柒栗匹西”的名字在满月时来自活佛的赐取。寄予着双亲之爱。做导游前,匹西说他在家乡放牧牦牛。在与大家相见伊始、核对团友姓名时,他竟不甚清楚“郝”姓的读音,只好求证之后,愧意地对大家笑笑。
  “一处地域,若未被大量开发,最大程度保持原生态样貌,它便蕴有自然界纯粹的深邃之妙。”这话来自另一位导游,描述香格里拉的景况。也契合着匹西。这是最初的印象。最初由匹西坦诚愧意的笑容,联想到自己那时尚未晤面的香格里拉。原始,质朴,神秘。六字在内心出现,成为把人与物两者互为联接的审度导向。所以匹西念错了一个字时,对他抱以了宽容。这好像自然而然的事,因此良好印象一直持有。
  “香格里拉,最早原属西藏,后来划归云南,成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一个下辖县。”这是匹西的开场解说辞。他没有提及这样划分的缘由。行程,他略显木讷,话语并不太多,但有一句却颇动人,带出对一种生态文明的观望释解:香格里拉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为之追求的终极目标。
  匹西说这话时,声情并茂,感染了自己。一一为他于理想化生存执念的微妙触及。包括匹西,它如此生动在每个心向美好的人那里。
  可是匹西,有他偏执的一面。带领去往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车上,他竭力叙说高原反应的后果,建议每人都购买一瓶氧气携带。末了,言说山间雨水多、冷气重,着衣单薄者要租赁大衣,云云。总之一番恐慌言辞的轰炸。于是到目的地下车,许多游客除了臃肿棉衣的裹身,都有手中氧气瓶的拎提。
  如此情形,让自己不免忽然间产生焦虑,怀疑先前有过的高原地区行走的经验是否可靠。西藏的那根拉山,五千多米,并未使用氧气瓶。再次掏出手机百度,确认此行只是三千多米的高度。最高处也只有四千一百多米,于是放心。
  后来情形,携带的氧气瓶大多原封未动。租赁的棉衣,因为没有匹西强调的那样冷,后半程也都脱下抱着,成为累赘。
  更愿意相信匹西是因为本民族导游原因,给予其他民族游客不惯于藏族地域生活的关照,哪怕关照带有固执欠妥成分,而不是首先想到利己,去极力游说,促成买卖的完成。
  “藏民家访”,在普达措行程的后面。那时沉默的匹西,让人捉摸不透。
  “柒栗匹西”,活佛赐取的名字。他的脖颈间,悬垂着一块大大的玉石佛像。


云南 631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 0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香格里拉笔记(二)
  “如果自然是母亲,那么我们就应该是孝子。”这是一处小标牌上的话。小标牌方方正正,摆放在普达措国家公园一个绿植葱郁的角落。事实上,整个约300平方公里硕大的公园,没有哪处不与绿植葱郁有关。但自然,绝不单单代表这些,不单单指向那些山峦与湖泊。它更与人类与自然相融并充满敬畏的生活方式相关。
  小标牌上的话,给了自己如此直感。那时在里面已将近走完一圈,行至尾声。
  “普达措”,出自梵文译音,释意,普度众生,到达理想的彼岸。名字宗教色彩的笼覆,授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烙痕。它有形无形附着,影响住探询的进入者。
  进入,若没有充足时间,会无法靠徒步行完全程。仅前往第一个到达点属都湖,就有十四公里路程。几个主要景点之间也相隔十公里左右。只能部分路段依靠其内环保车辅助。亦车亦步,这是短时间内适合的方式。
  尽管这样的方式,带出些许不能尽兴的遗憾。普达措。它需要细赏。
  但车载路段,未见任何徒步者,像于高速公路行驶。是他们另有路线还是某些禁行限制缘由,不得而知。只有广阔青翠的牧场、苍郁山峦与原始风貌林木,随着急遽的车速退后。
  牧民的夏牧场,未曾想会出现在普达措内。车窗外,阔展草甸中牧草的牦牛一经出现,就有了大自然亘古的况味。这是人与自然依存的美妙,昭显出天地旷达中的灵动。
  后见牧民的木屋。它们稀落分布在沿途水草丰美的草甸,安静平实,犹如要同天地共荒老。逐季节转场的藏族游牧传统,让牧民有了与自然休戚与共的面对。他们仰仗自然,带给生活的富足。他们更与自然接近,探得它宁谧悠远与达观的内在。所以,在普达措,除了放牧,还看到他们依然会沿袭一些手工耕作方式,在自得其乐中完成对日常生活的需要。比如手工织布。
  所经弥里塘牧场,远远望去的一座木屋旁边,一位年轻女子正坐在一架小巧的织布机前进行编织。丽日下,天高云淡,草场清远,坐拥自然的织作身影,显得安适与淡然。人是自然之子。在其面前,每个单薄个体,会得到来自丰盈的照见。它需要心照不宣的心力的护佑。
  所以,在普达措,你会看到一个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的出现。不论湖泊湿地、森林草甸、还是河谷溪流。它带给藏民以及每个过客一个纯净视野。生长着高山栎、云杉与红桦等混交林植物的原始森林中,倒伏的朽木,保持原状,不会丝毫挪动,为菌类、苔藓、蕨类植物甚至鸟儿和蚂蚁等动物留用生长和生存之地,构成完好的森林生态群落。
  在属都湖、碧塔海,木栈道随地形起伏蜿蜒其间,双脚行走之上的舒适与眼观的美感,和青山绿水、和舒卷云朵、和点点碎碎开放在湿地的娇俏的花儿结为一起,是相隔其中的一景。溪流间一处木栈道,道面斜割出切口,让道于一截长满青苔的老树树干,而不至于覆困其下,影响生长。有人站在那里留影。紧挨着那截树干和栈道切口。那儿有人与自然的生动对话。
  我们与依存的自然相处,要么和平共存,要么锦上添花,唯独不能破坏。
  它意味着深远。更是深邃。
  导游柒栗匹西曾脱口而出一句话,动情中听,他说香格里拉不属于你、不属于我、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全人类的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它最终探源归拾于世代藏民“众生平等”的宗教情结。
  也所以,在普达措,宽阔的停车场中,还会有散养的牛儿、猪儿出现在游客眼前。温顺摆尾的狗儿更不必说。它们自由穿梭其间,东嗅西觅一些吃食。牛儿依仗高大身架和狗儿敏捷身体的优势,不断探头或攀爬于垃圾桶内寻食。系闭的包装袋,会在它们不懈的按压扯拽中打开。它们有更强的生存能量。
  幽静于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三江并流”中心地带的普达措,种种,悠然、醇厚与安祥所在,予人空间视野一份特质呈现。并在转身之际将它记忆。


云南 556_副本.jpg       云南 564_副本.jpg       云南 567_副本.jpg       云南 573_副本.jpg       云南 581_副本.jpg       云南 582_副本.jpg       云南 601_副本.jpg       云南 608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5521

帖子

2万

积分

功勋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8347
发表于 2014-10-2 0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羡慕

点评

谢谢外观友来访。多提意见。顺致“十一”节日愉快。  发表于 2014-10-3 2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07: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香格里拉笔记(三)
  到“三吉卓玛”家去。大巴车刚刚停稳,身着艳丽藏服的卓玛便快步前迎。与上次闹热的“藏民家访”不同,卓玛这儿清宁和润了许多。不仅指场景,更指当事人三吉卓玛给自己的印象。
  卓玛正值二十多岁妙龄。一脸温和的笑意。作为一个村落接待探访客的导向者,除了对身材与容貌有所要求,还有口才的素质具备,能最终以村庄一面镜子的形象出现在游客面前。更作为迪庆藏族自治州文化宣传者的身份出现。高中毕业的卓玛被经过层层选拔得以胜出。
  入进院子,看到了敦实气派的两层木制藏居。外形统一用亮金漆固色,富丽堂皇。赞叹之余,不禁带出“房屋面积多少平方”的问题,她听完竟惘然起来,一时不知如何作答的样子。想到或许同汉族的面积计量方式有异,赶紧改口,问是否多大面积都可,她便少了丝毫犹豫灿然笑说:地有多大,房子就可多大。
  很聪明狡黠的回答,并且透出自豪。这从侧面反映出自治州土地资源的丰富。卓玛所在的村落,四围便是一片森林,深幽苍远。一位团友看后,曾经禁不住脱口而出:她家就住在森林里啊!他道出了自己所想。单就对睡眠环境敏感的自己来说,这点就足够欢喜。
  在后来沿着房屋四周走看时,有那么几秒,站定,静静感受一份安宁气息的存在。
  俏丽的卓玛,在前面轻盈带我们上楼,去到客厅。为接待游客,客厅显然专门收拾过,但传统藏居布局依然陈设。佛堂和卧室在客厅另侧,但门扇闭合,限制入进。她提醒我们二楼不能拍照,因为活佛开过光。这些带有神圣意味。包括婴童满月后,讲究的人家要请活佛起名。带团的几位藏族导游,在作自我介绍时都曾提及这些。佛于一个民族,从婴童出生伊始,便串接起生命善缘的光大。若一个家庭男孩多,活佛会选中最聪颖者到寺院学习,戒律、禅学、书法、音乐、茶道……内容广泛。至修道到一定梯级,若想继续留下,会有更高深内容的学习,证悟正定与正慧的通达,直至进入活佛层次。不想留下,便还俗回家,娶妻生子,过另种生活。
  卓玛的一个弟弟就在离家十公里外的松赞林寺学习。言谈中,不免流露出欣幸。她的声音甜美脆亮,按照习俗,一律称呼男性游客为扎西,女姓为卓玛。就像在大理称呼阿鹏、金花,丽江称之为胖金哥、胖金妹一样,是云南少数民族一个特有现象。在客厅,卓玛吩咐扎西们落座墙边沙发,而卓玛们在前面屈尊木凳。这亦是藏族牧区习俗使然,凸显出男尊女卑地位的异同。为此,有“小孩的脚磨起茧子(放牧),女人的手磨起茧子(做活),男人的屁股磨起茧子(坐着喝茶)”的说法。没有深入藏区生活的体验,不知如今是否依然延续如此差异。但从卓玛对于手艺精巧的阿爸的提及中,多少能得知一二。客厅面积足有五十平方的四周木质墙壁,阿爸辛辛苦苦用去五年时间,将它全部镂刻成精细耐看的图纹。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随着时间推进,不会僵化。就像卓玛所提到的藏人学习汉人文化,把在居室一楼饲养的牛马等牲畜改移到后院一样,各种文化的渗入,已在掺杂、中和起这些。于汉族同样如此。文化的深入带动思维的转化。
  但有些文化传承的根深蒂固,却不管哪个民族,都会存有共识。譬如对父母的尊崇与孝敬。
  在卓玛家客厅的正前方,摆放着两口盛满水的大缸,寓意父母之水。水是生命之源,用此提醒,感谢养育之恩。旁边台桌上所置一银盆,也与此相关。由于藏区水质呈碱性,从水缸中取出的水烧开后,放入银盆中,会分化产生负离子,起到去除杂质的净化作用,护持身体的康健。
  感恩,在有宗教信仰容裹的藏人那里,存在,似乎自然而然,郑重且虔诚。
  对面的墙壁佛龛内,悬挂着毛主席图像。像前摆放有各色食品,像佛一样供奉。也的确如此。卓玛说,在藏族,毛主席与活佛受到同样尊崇和朝拜。一九五九年让他们脱离苦海的百万农奴大解放,深切感受到毛主席如同佛般的护佑存在,所以在家中最尊贵之地,虔诚置拜。
  摆放的供品,大多来自自家耕种。卓玛及其他藏民家的后院或旁侧,都有粮食或蔬菜种植。最多的要数土豆。土豆也是藏民的日常主食。在先前的藏民家访中用餐时,包裹一层酥油煎炸的土豆是首先相递的食物。其时,土豆秧茎正开出白色和紫色的花,望去像一个花园。
  卓玛,正是从这些他们钟爱的土豆说开去,谈到健康,谈到藏药,谈到日常身体的维护和保养,继而,自然谈到银饰对身体的保健作用。意识到接下来银器的推销。果真如此。但并不感到抵触。相反,接受得舒适。因为卓玛没有夸大其词。她也很大方地谈及这样做的缘由,因为中央为更好扶持与推动藏区发展,已不仅仅只依靠拨款及其他兄弟县市的援助,而是投入大量原金,以藏区独持的手工加工艺术,体现出地方特色的同时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
  这看出卓玛纯朴与直率的心性。这样的袒露令人欣赏。也有机灵聪慧中透出的单纯。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藏民一面。亦是不管哪个民族,都为个体生命中美好一面的呈现。
  返至院子。旁边廊厦,有陡峭简陋的木质楼梯通向三层阁楼处。小心登至而上。里面灰暗光线中,相遇一位摊晾药草的背篓女孩。跟她打招呼,她略显腼腆地笑过。当我靠近边角敞露的方形洞口,望向下面正向游客讲解银饰的卓玛,她也好奇地探头,一副完全被吸引的样子。欠身离开时,自己也正要下楼。示意她先下,她同样腼腆表情,退后相让。下楼后她闪身入进的侧房,里面明显凌乱许多,但为浓郁的真实生活之味。另侧没有门扇的边房,屋顶悬垂下一块块正在阴干的腊肉,已有一层薄薄菌毛附着其上。不由记起在普达措见过的一整只腌制的藏香猪腊肉,望去,可谓壮观诱人。
  这些,不失为与自然无限接近之举,在看似原始的粗粝中,透出生活的智慧。
  门外路边的林间,有手里捻着佛珠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消闲,一律和善的面容。两个四五岁女童在一处水洼中自在嬉戏。上前征得同意后,给他们拍照。拿给他们看时,立刻露出放松欢喜的表情,并向自己道着听不懂的藏语。他们是香格里拉最纯朴的老百姓。崇尚信仰的优秀藏地文化,正由这样一代代人薪火相传,不绝延续。
  刚刚下过雨的村落,到处湿滑泥泞。高高的青稞架在七月的季节里空落着。它们尚在拔节生长,绿油油在广阔原野。房后,一只黑色牛犊在悠然漫步,冷不防撒开蹄脚追赶一只先前同样悠闲逡梭的雄鸡,奔跑中,一会儿工夫没入林间不见。
  它们,亦是宁谧村落的一员。


  
云南 674_副本.jpg       云南 683_副本.jpg       云南 689_副本.jpg       云南 694_副本.jpg       云南 695_副本.jpg       云南 700_副本.jpg       云南 704_副本.jpg       云南 705_副本.jpg       云南 706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9 00: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香格里拉笔记(四)
  下笔开始写这篇文字,记起导游柒栗匹西的话。他说有次带团,即将离开香格里拉时,一位游客询问,自己一直向往的叫香格里拉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他听后无从回答,也有些郁结,只有让司机把车掉头,半个小时后到达香格里拉县政府门口,说,这就是香格里拉。
  柒栗匹西过后理解了这位游客。并不是人人都能按他的想法,来给一个名称定义。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8226;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述了“香格里拉”。它作为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以及和平与宁静之地引发众人关注。
  他的创作灵感,来自美国探险家约瑟夫&#8226;洛克的系列文章和照片。洛克曾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五年间在云南西北部探险,并把记录发表于《国家地理杂志》。在那里,他把滇西北这片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土地及民族风情气息带给每个读者,以至于最终引起詹姆斯&#8226;希尔顿的注意和兴趣。
  洛克记录里的“香格里拉”与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不管翠玉似的草甸、明镜般的湖泊,还是险峻的高山峡谷以及亮丽的喇嘛庙、朴质的劳作民众,都成为一个宁静安详、与世无争的乐土的象征符号,或者说代名词,嵌入每个人内心并生发向往。
  就像柒栗匹西在我们面前那句不经意间的感叹:香格里拉在每个人的心里。是为之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我,这样的探寻,也在不经意间,触及柔润情愫。处于青藏高原伸延部分、南北纵向排列的横断山脉地形下的香格里拉景区,沿途本身便是一道看不厌的景致:峰峦叠嶂、奇峰突起。或者碧野与山峦依傍,苍茫幽阔。 人周身的笼罩,便感纯净和放松。当在这样一处山间公路,大巴车因前方路段某些原因阻车短暂停留时,就有不甘寂寞的热情女游客跳下车去,随即打开袖珍播放器,和着音乐在车旁跳起舞蹈。是当下的流行音乐《小苹果》。立即便有其他成人与小孩加入进去,成为一个团体,载歌载舞在众人视线中。同时,被俯抱于高峻山野间。
  这也应当属于香格里拉之景。是人内心在其面前的最本真释放。
  还有那些骑单车奔赴香格里拉的驴友。他们从丽江、大理或者其他地点前往。全然的户外装备。其中两位年轻男士的冲锋衣,后背,标有“中国农业大学”的字样。大巴车与他们瞬间擦身而过,留其持续行进的身影渐渐变远,最终单薄在阔大原野。
  他们也是香格里拉一景,是其亲密无间的一员,点缀起它绵延幽谧的胜景。
  那么奔腾咆哮的虎跳峡呢。它的浩大声浪,是否又成为绵延幽谧胜景的点缀,彼此辉映,愈加丰富起一方地域耐品的特质,从而擭住每个匆忙而过的异乡客?或者,它声振数里的水势,更能凸显如南朝梁诗人王籍“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中所呈露的盛大寂静与深远景况?
  在香格里拉群山间,震撼于与它的相遇。
  面见的,是它分为上、中、下的上虎跳,距长江第一湾三十五公里。曾在香格里拉沙松碧村的后面小山,远远眺望过呈“V”字形大弯、转向东北方向玉带似的长江水,安静、平缓。它从海拔近四千米的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挤过去,从而形成世界上最壮观的大峡谷。上虎跳位于金沙江上游,是长江水系经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峡宽仅三十余米。七月份山间雨量充沛,增加了水势的凶猛。乃至汹涌水流把江面中十余米高的巨大礁石几乎淹没,狂驰怒号,雪浪翻飞。传说一猛虎,便是借助江中这块礁石,腾空而过到对面山崖。虎跳峡名字由此而来。
  峡谷边半圆形的观景台,是观赏其气韵的最佳位置。它以大致相同样式、相同垂直距离,自上而下,分别设置。以木质绕转楼梯作为其中每段链接,直至入进谷底近距离于声势巨大摄人心魄的激流。上下,深壑直线距离,估约几百米高,多个观景台的凭藉,给了游客在不同高度欣赏其雄姿的可能。
  雄姿,不仅指水流,也指两边耸峙的巍峨峭壁。峭壁间怪石镲峨,苍木盘结,绿意盎然。两相交映,愈显彼此雄姿的非凡。有道道山泉从顶峰一路逶迤而下,无声汇入峡谷激流,是阳刚与柔婉气韵的相现。无声,是因为洪流的砰訇已将其完全遮盖。就连自己通过电话把这恢弘之音分享给远方朋友,也只能对方单方面接听,至于传给自己的声音几乎不能听到。
  其中一块观景台,脚底透明的钢化玻璃下清晰现出波涌涡卷的旋流,有要一脚踏空的眩晕感,迫近、令人生畏。也不由对围绕景况作出的相应设计产生认同。它最大程度让游客领略体验到独属于它的惊险刺激。
  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在每层观景平台。在每个视角。或者只是久久地凝视。是由于喜爱至极。于己青睐倾心的事物,人总愿意付诸种种积极行动,犹如向对方感恩的一种示意。
  沿陡峭的栈道阶梯一级级再绕转到上面,望到了一侧墙壁上石刻的三江并流示意图,以及“三江颂”传说故事。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相近一起,以浩浩荡荡并流南下而不交汇的自然地理奇观,展示于世人。它们是大自然神奇的馈赠。
  滇西北,香格里拉,到底不知有多少这样美妙的馈赠。
  又记起詹姆斯&#8226;希尔顿。这位从未踏足滇西北这块土地的英国人,却是著名的词语“香格里拉”创始者。
  它仅仅在心里,也是妥当的。




云南 523_副本.jpg       云南 728_副本.jpg       云南 737_副本.jpg       云南 744_副本.jpg       云南 747_副本.jpg       云南 749_副本.jpg       云南 751_副本.jpg       云南 754_副本.jpg       云南 757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09: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前往玉龙雪山
  晚上,雨哗哗地下个不停。昆明及滇西北一路,大雨小雨不时相伴,成为亲密的朋友。7月是其多雨季节,即使在艳阳高照时,也不会妨碍沁凉雨丝的随时飘洒。途中,大巴车漫长公路的行驶,它不知觉间于车窗的扑落,会成为适意点缀。如同大片山野中跳动着的人间烟火的象征符号,把人带入烙刻某些忆记的清晰的现实。
  适应了它在旅途的出现。清晨,依然哗哗的雨声。五点半,是导游约好去往玉龙雪山时间,并电话通知车已等候。撑伞,在天色尚暗中走出阒寂的旅店。街道,同样阒寂,没有车辆行驶,亦没有望到任何车辆的停靠。等待的疑惑间,有声音从身后传出。扭头,黢暗中,几米远外的墙边,有小面包车司机探出头来招呼确认。他早已熄火停在一处角落,自己并未仔细留意。一直大巴车载着来去,出门,眼睛只搜寻它的影子。
  我是他接的第一站。陆续有其他散客入进,带着湿漉漉水汽。车内,很快满员。逼仄空间,因为集聚和彼此出行方向的一致而变得安适,少掉之前独坐时那些莫须有忐忑。人于自身之外潜存的畏惧因子,会在某时清晰昭现,并在那刻通晓所需。幽暗中的雨与这些,有着微妙隐密的联接。
  雨,时大时小。但自己并未关心在意这些。来自对前往之地不抱期望的原因。之前的导游扎西白马对那儿曾带出些许不屑一顾的表情,说如果大家谁能在山上抓到一把雪,他就付给谁一万块钱……扎西的话给了自己推断的导向:以披云戴雪著称的玉龙雪山,若是少了雪,便失了独特魅力,继而要等同于其他相见的高峻山峦。
  在天色依旧漫漶中到达景区门口。早有一辆辆客车长龙般排列开去,等待依次验票入进。提早出发,欲想避开乘坐索道的高峰时段,却彼此之间共识,不免境况相差无多。
  下车,等缓慢走过人群拥挤的封闭式通道,天色已明,雨也暂时停息,放眼,已置身云带束腰烟笼雾罩的绮丽群山。这让眼前瞬间一亮,方知少了雪的阴雨天气,正是观赏海拔五千多米山体云合雾集之时。处处所现朦胧飘逸的美,令自己立即想到国画中留白与空灵的意蕴表达。不同角度观赏它们,便是观赏一幅幅淋漓酣畅的水墨画作品。
  但这只是风景的开始。
  乘坐索道上山,进入到苍郁繁茂的原始森林。林间修整的木栈小道随山体走势蜿蜒远伸。乘坐电瓶车。在小路间快速驶移里,属于高原垂直自然景观中寒温带的杉树林在一一后退。云杉,冷杉,红杉,高大通直,蔚为壮观。快速的驶移也将夹杂雨丝的劲风带起,林间顿显清幽湿冷。亦觑见高海拔山体的威力。雪山的无雪状态,不知是否应归于雨季原因。或者由于雨季,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雪线部分不宜攀登。猜测应属后者。下车,巨大翠绿的云杉坪即在眼前。它被四周的云杉林包裹,深幽沉厚。这种气场能量,似乎在吸收与剔除着包括讲话声音在内的周边杂质,只剩有盛大与安谧的相存,悠远、深邃,趋向肃重。
  它处于雪山山菁,传说为纳西族开山鼻祖开美和于勒排为情而殁之地。传说总归遥远,被时光覆盖,唯有无声或有声的物象流淌在属于每个面对者的个体跟前,真实可触,为现实所握。即使满眼寂静唯美的铺陈。
  的确唯美的铺陈。左右两边,分别有错落有致的木栈道环绕阔展草坪,伸向茂密的杉林间深处。乌鸦在高高的树顶拖着长音啊啊鸣叫,空荡于山菁。山菁云雾缭绕的迷蒙,又把一切隐约在深不可测之境。这样的镜像在南北长三十五公里、东西宽十三公里的玉龙雪山,不知会绵延多少。人在如此硕大幽眇的自然面前,除却浮想联翩的观望,便只剩与其空间渺小相对的自我。
  没有再沿木栈道向深处行走。视线到达那儿,有了意味深长的留存就已够好。如同那些转身而遇的一串串连起长廊的东巴风铃,少却了主人,兀自在清风中悬垂留置。
  东巴教,相信万物有灵。它为纳西族所普遍信奉。而东巴风铃是纳西族人所赋予的神灵之物,只要相信,叫天天就能灵,叫地地就能应……所许心愿都会实现。这是美好的祈望。游人至此,不免为密密麻麻簇挤的许愿风铃触动,于是购买,在有东巴象形文字的椭圆形小木板背面,虔敬写下心愿,悬系其中,付托一份期待。乃至旁边的东巴雕刻木柱、多棵树干上,都有风铃悬垂。在海拔三千多米莽苍的林间与它们面对,不禁有亘古之味产生,神圣、安详。并盈满欣悦。为它多神崇拜的东巴教世俗化教义。为它万物有灵的看待。
  在纳西族人心中,玉龙雪山为一座神山。他们每年二月初八隆重祭祀的本民族最大的保护神“三朵”,便被认为是玉龙雪山化身。又有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定邦景帝”……这看出它不凡风采。也是长江以南最高山峰及重要自然保护区之一。自己真正身置其中,对之前不抱期望的兴味索然不免觉出亵渎。此行若望到皎洁的雪峰固然锦上添花,但其撼人魅力远非止此,而与一座山整体的气质相关,磅礴的、秀美的,或者奇幻的、清丽的,还或者种种气韵都兼而有之,从而让人深刻印记于一座山。玉龙雪山,无疑如此。
  行走的云雾茫茫的山间,潇潇细雨时断时续。习惯了这种变化和沁凉,只将连衣帽掀起扣戴,给出撑伞所不能代替的无所遮拦的观望空间。下行,到达蓝月谷时,又细雨尽消,满眼清远纯净。这因两侧雾气飘渺的苍郁山体,以及峡谷地段视野的开阔之外,还来自蓝月谷湖水画龙点睛般的映衬。湖水晶莹剔透近乎凝固的湛蓝中,又隐约出些许绿意,精致清新、脱俗超尘。名字因山谷月牙形形状及成水颜色得来,如一轮蓝色月亮镶嵌在玉龙雪山脚下。
  相识的一位湖北女孩,欢叫着跑向湖边,却因为水的太过清澈而模糊了岸边界限越到水中。赶紧收脚中还是湿透鞋子。是一位微胖有着白皙肤色的大二女生。行程她见我也是一人,便喜随同走。而在蓝月谷另一处水面景点,因自己长时间安静观望,等到回头,已不见其踪影。许是她已等待不及先行回走。在自己,却流连忘返眼前所见,叹服于大自然造化:由无数半圆形石灰岩构成的梯状河床里,河水自上而下如滑润的丝绸般舒雅流过,形成一层层连绵不绝错落有致的白色水帘,有无可挑剔的神奇之美。如同精雕细琢的一件非凡艺术品。
  “美”,有时可以在不动声色中,摄人心魄。它又是大自然精妙之笔的赠予。人只有臣服。
  在蓝月谷下游,站在观景平台俯瞰。雾岚间高峙的山峦和绿野环罩中,水光明净,浮映山谷,宛如一处人间仙镜。玉龙雪山整个行程,若有可能,可以一个人徒步前走。蜿蜒、潮湿、幽谧的林间环境,适合慢下脚步欣赏与体味,会有完全融入自然的感觉。或者,有可意同伴相随,带给彼此因分享和交流而获取更多感受的两相对照。这是旅途的意义。
  此次散客拼团游,玉龙雪山为最后一个游览点。晚间,将乘车回返昆明。那位微胖的女孩,会再在丽江逗留。不及二十岁却已差不多走遍全国的她,不知下一站,会是何地。
  “生活在别处。”忽然想起了法国诗人兰波的这句话。


云南 760_副本.jpg       云南 770_副本.jpg       云南 774_副本.jpg       云南 777_副本.jpg       云南 778_副本.jpg       云南 797_副本.jpg       云南 802_副本.jpg       云南 812_副本.jpg       云南 820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06: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回返昆明
  一夜火车。清晨,已身在昆明。南去西双版纳的散客,继续有导游接站。结束了散客团的自己,则有了充分自由,可以随便去往哪儿。天色尚暗,昆明的街市还未醒来,灯火通明的候车厅成为唯一可呆的安全空间。坐到座椅的瞬间,身心有了完全放松,也即知什么样的行走方式才是自己所需。
  一只淡青色蝴蝶,与它在一条草地间的小路上相遇。它匍伏在地,一侧翅膀竭力扇动,纤细腿足努力刨爬。显然它已经受伤。再次飞翔,于它已是艰难之事。我俯下身子察看,思虑怎样才会帮到它。
  我想我俯身察看的动作一定很明显。因为不宽的小道只我一人。可是,这在他人眼里又算什么呢。我终是被忽略了。还有那只蝴蝶。“啪嗒”一脚,那只淡青色蝴蝶立即毙命,翅膀,当然也立即永远停止了扇动。踩中蝴蝶的瞬间,我感到了那只大脚犹如沉重铁砣般压下的重量。一一虽然,只是一个对面路人平常行走的步伐力度。我不知那只脚的节奏为何那么准确,不偏不倚,让受伤挣扎的它最终遭受灭顶之灾。然后,那位身背双肩包的男性老者,扬长而去,一副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又能怎样的神情,继续走他的路。于我,一个近距离最直接的目击者来说,却意味着一个血腥样的场面。我不忍再看。
  这是昆明大观楼公园里的一条小道。城市开始醒来时,自己首先想到的所趋之地。
  那条小道,在一个僻静处,偏离公园中心,属于最边缘部位,游客的喧哗声仅能隐约相透,适合自己的安静相处。
  一处楼阁在旁边斑驳孤立,与公园中央那些鲜亮富丽的楼阁形成对比,如同那只被人随意忽略的蝴蝶。然而,生命的丰富却在次第般闪现、漫延,充盈在周边。一一一只黑色的鸟在低矮的枝桠间站立,啁啾声清冽悦耳。近眼瞧它,却立即惊飞,隐入树丛不见;有桂花树的香味溢出,这样的香味沁人心脾,在僻静之处显得格外清晰浓烈;小道一处拐弯,泥水浸路,让自己无法下脚,旁边绿化带边角的清嫩叶茎,倒伏残败,被人踩踏借道。不忍再踩上一脚,只有转身绕道;一只小松鼠,在几位大妈围坐的石凳旁边伶俐跳动,捡食她们撒下的瓜子,瞬时就会空壳落地。又易受惊,偶有风吹草动,便飞速蹿藏附近大树。树间其他松鼠,也会连锁反应般跟着跳蹿。倏忽间,那只小松鼠又闪躲进一棵桂花树上,立时树下簌簌落下花籽。
  在这样闹中取静又有野趣之地,大妈们才会有浓厚兴致围坐一起聊天和钩制毛衣,或者把从家里带出的食物在石桌上摆放,享用一个特别的午餐。
  粗壮的蓝桉树静寂在湖边,夹道着一条蜿蜒小路。蓝桉总是与众不同,斑驳松离的树皮让它看起来格外苍浑。它和那座斑驳暗旧的楼阁辉映,凸立着时光在其之上的流动和洇渍。
  还有那湾不知沉寂了多少年的池塘。睡莲在安静地漂浮和开放。有紫红身子的大龙虾频频出现在水边石壁上,被一位在岸上的年轻父亲一只只小心翼翼用勺网兜了去。或者在龙虾躲回洞穴时,用钩上悬系的鸡肠作诱饵,引它出来,顺势获取。四五岁幼小的儿子一次次欢呼雀跃,把父亲扣丟到地面的大龙虾揪着长须捡到小塑料桶内。大螯、身架颇壮的大龙虾,被丢到地上时会迅疾前爬,也会快速倒走。这是它们遭遇前方和后方危险时逃逸的方式。但是在想捕获的人类这里,这些方式会统统失效,甚至一个几岁幼童就能轻松擒拿。还有幼童的奶奶。她只是他的跟随看护和快乐分享者。一家人祖籍江苏,早已在昆明安家。这个夏日午后,成为他们老少三代人的捕获时光。就在沉寂的池塘边。甚至池塘里连微澜也不见,有的只是大龙虾慌张躲回洞时冒出的水泡。池塘里也有螺蛳的身影,男童胖嘟嘟的小手拿给我看,黢黑的内里,什么也瞧不见,就像只有一个空壳在静默存在。
  可是,大观楼公园这个庞大的外壳中,却容纳着一个丰富的内里。这不单指公园中心那一池又一池碧绿荷叶和娇艳绽放的荷花,也不指拱桥、廊榭与浓荫遮蔽的古树,还不指儿童尽情玩耍的游乐园、老年人手拉手合唱团热情高歌的亭台间、以及这僻静处的种种,更指大观楼有它独属的历史文化呈现在每个慕名前往的游客面前。
  天下第一长联,出自其内。
  因为这幅长联,大观楼成为中国十大名楼之一。大观楼公园因之人来人往。
  对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并不了解,真正面对他所作长联,阅读彼时其感,继而深入他的人生历程,始觉大观楼存在的纪念意义,在对其仰视中对一座园子有了深刻印记。是对一个人生命充满悱恻的怜叹和对气节坚守的敬重。
  长联,多至一百八十字。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孙髯翁在骋目滇池万里云山茫茫空阔的雄伟之势时触景生情,继而巨笔挥就出长联。他在言景的同时,对封建王朝的统治作了有力抨击。长联,出自他的才华,更出自他内心一腔热血的倾泻。毛泽东对其批注,说,通古连今,历史烟云消匿,但精神驻留,在其后漫延。
  “精神”。这正是自己为之景仰和嘘叹之处。他自幼负奇气,应童试时,对科场搜身之事极为愤慨,认为“以盗贼待士”有辱斯文,从此不问科举,终身为民。他博学多识、能诗善画,也刚正不阿、洁身自爱。在名士聚首,对即兴赋诗互相酬唱时的粉饰太平之词,孙髯翁孤傲不屈,拍案敷陈,决不附和。他钟情梅花迎霜斗雪和凌寒怒放的品格,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是,可以想像他在家道中落时甘守清贫矢志不移的操守。有诗友登门,常常自带菜肴。暮年,更趋贫困落魄之境,寄居于圆通寺后的咒蛟台上,以卜卦为生。后投奔女儿,在乡村设私塾,用微薄收入贴补家用。近九十岁终老时,身无遗物,只有墓联为“古冢城西留傲骨,名士滇南有布衣”。
  长联,由名士陆树堂行体书写刊刻,悬挂大观楼前。上世纪六十年代,陈毅副总理读完长联后赋诗赞叹:“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而毛泽东在阅读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楹联丛话》平装本时,对该书作者一一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书中所提到的“大观楼一楹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旁边纠错写道:“一百八十字”。在行文其他地方,对不实之处也有圈点和勾划标记,可见他对长联的熟悉与欣赏。
  一边墙壁的玻璃箱罩内,清晰陈设着这些珍贵的影印历史资料。连同毛泽东坐在桌前埋头评点的照片。而另一边,豪宕不羁、白须古貌的孙髯翁也在他一帧帧的故事画幅里恒久留存。他祖籍陕西三原,昆明是其第二故乡。他为那片土地留下了“从古未有,别创一格”的荡气回肠的佳作。
  这些,作为一种人文历史呈现给后人。这是时间长河的淬炼。
  从大观楼三楼窗口远望,在一片葱茏草木的后面,滇池清晰可见。斯人已去,物象依在,翻腾的波浪里,数百年的时光,有多少从窗口望出去的眼睛掠过那片湖光。每人,又都想些什么。
  繁杂又幽邃的人间。
  就像园中那块僻静之处。它与近在咫尺的喧哗部分的交织,充满了存在的自然。还有那只转眼殒灭的蝴蝶。还有那双无情的大脚。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风儿在继续吹过,生活在一如既往向前行走。可是,一定留下了什么痕迹,在某个地方。




云南 858_副本.jpg       云南 871_副本.jpg       云南 910_副本.jpg       云南 913_副本.jpg       云南 917_副本.jpg       云南 930_副本.jpg       云南 933_副本.jpg       云南 935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08: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归程,转道武汉(一)
  上楼梯,右拐,进入一道走廊。下意识,眼睛望向旅舍一间整洁又空寂的房间。有片刻的发愣。去岁,曾经住过,情景恍若昨日。一一汉口,两度归程同一中转之地。
  一天的停留。决定从汉口火车站乘坐地铁,到武昌去。武昌、汉口和汉阳,合并组成一个都市。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它们一分为三。这是属于这个大都市特有的城市格局。
  走出地铁广埠屯站,即看到武汉大学校门。扭头,高大气派的华中师大校门也出现眼前,邓小平行书所题校名赫然其上。两所有实力的高校只隔一条马路并现,对计划行走其间的自己来说,不免欢喜。
  顺路拐入武大。入进,“开阔”便在面前。这自然指它布局和架构给予视野的感受。法桐或香樟幽深的林荫大道、硕大讲究的篮球场、大片丰茂的林园……以为校本部,却得知只是信息学部,为武大的校区之一。老武汉大学,在与它相隔一条马路的对面。
  相告,来自一位并行且直率健谈的大妈。她购物回家,在林荫大道上招呼我帮提一袋西红柿。她从河北老家来武汉已二十多年,跟随任教的女儿居住校内公寓。她称道着老武大植被的繁盛,是时去遛弯之处。到达她所在楼区,大妈指给我再要行走的方向。心存感谢,同她告别。
  穿过那条人来车往的马路,望到了一片开阔处雄立庄重的武大校门牌坊,上书蓝黑色繁体“国立武汉大学”,古朴苍劲。想起年初在珠江江畔相见的国立中山大学校门牌坊,同样的感官冲击。“国立”、“牌坊”,隐透出文化古意,昭显着一所大学人文历史底蕴的深厚。这是它的魅力。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先导标志。这些让自己敬仰。
  过牌坊,立在宽阔的路口。前方校园多条道路走向的出现,令脚步有了举棋不定。寻问一迎面过路女生最合适的观览路线,她竟也思忖片刻,方侧身举起手臂后指一番。但在自己实际行走,每一处路口岔道,又不知作何选择。三道、四道、五道岔,甚至五道岔处,旁边又有丁字路口分别伸延开去,因此,站在那些地方总要先茫顾一番。但不管哪儿,似乎前走都有看点。后来得知,有武大学生针对校本部复杂的路网,专门探讨出应对指路时的策略和注意问题,而且特别强调,若不是近在咫尺,便有必要让问路人意识到,沿途要边走边问。
  这成为武大的其中特色。亦不无表明它的阔深。它坐落在珞珈山麓,其中包括狮子山、半边山以及侧船山等几座大小山头。如此,路网复杂便在情理中。但这样的复杂,并不会带来繁琐感,相反有步移景异的韵味。在行走中,眼前常常出现的林木森然的环山路与陡坡,还会让自己感觉俨然行走在一个著名风景区中,而不是一所学校。这样感觉的结果便是对武大有了愈多好感与崇尚。珞珈山原名落驾山,后来为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闻一多先生所改。珞,释义石头坚硬,珈,为古代妇女所戴头饰。“落驾”同“珞珈”两字谐音,寓意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也出于对前景的寄望。如今先生的头像雕塑就设在狮子山文学院旧址旁边。现已改为数学与统计学院。
  武大早在民国时,就为名校之一。在阔大幽深的校园行走,所不时经遇的塑像,折射着其一路迁延的沧桑积淀而出的文脉光点,除闻一多先生塑像,还有地质学家、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李四光先生;武汉大学化学系首仼系主任、老校长王星拱先生;中国法学界镇山之石、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德培先生;国际法学宗师、辛亥革命民主斗士、武汉大学老校长周鲠生先生;民国时期教育部部长、武汉大学老校长王世杰先生……
  我知道,短时间内并未走尽的偌大校区,一定还有不曾相见的革命先贤与学术大师塑像,无法一一拜谒。他们是撑持武大自强、弘毅、求是和拓新精神的支柱,以及让这种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因素。还有诸如纪念一九四七年武汉大学学潮运动中为遇难学生修建的“六一纪念亭”、校友会或往届毕业生为母校捐设的各类纪念碑石的呈现,也在无声传递出一座校园深广与厚重气息,融汇于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沉淀的武大每方角落,凝重、悠远。
  还有不能忽略的那些古老建筑。它亦是武大文脉传承的精魄所在。是历史与现代通道的精妙链接。因此,它彰显着一座校园的华彩。
  在依山构建的武大校园趋上绕下的行走中,无不惊喜于与古朴建筑的每次相遇。在狮子山西部南坡底,首晤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宋卿体育馆。由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字宋卿)之子捐赠资金而建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是武大早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周绕有回廊的巴洛克式轮舵形山墙和三重檐歇山顶结合,形成了大跨度结构的室内空间构造。注入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孔雀蓝琉璃瓦屋顶,让其更趋古色古香。老体育馆不管外观还是内部空间布局,都堪称完美。
  站在回廊外的紫红色木窗前向里观望,有篮球运动员正在高敞宽展的室内打球。保存完好、仍在使用,这是古建筑的魅力之一。
  还有古建筑融合自然、因山就势的魅力。
  令自己惊叹的学生宿舍楼“老斋舍”建筑是其典型代表。由三座罗马券拱门联为一体的四栋宿舍楼,依狮子山南坡顺山势而建。如此,两单元高耸的之间地段,自然便有近百级阶梯自下而上通连其间。整体架构借助山势,构成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在阶梯不同标高处,又沿等高线建成不同层次的房屋,形成各排房屋底层地面处于不同高度、屋面则在同一平面上的“天平地不平”格局,给人曲径通幽之感,不由不令自己叹服。
  一级级上到顶部,称为“樱顶”的宽阔屋顶平台,又有章法井然的琉璃翘檐歇山式亭楼出现,生动、有序。整座建筑可谓自由的格局中存在着严整片断,严整的布局中渗透着自由布局,让自己即刻想到“艺术”一词。立于其上俯瞰,老斋舍前的樱花大道遮覆在蓊郁树丛下。远望,整个珞珈山校区同样处在莽苍的绿意下,满园苍翠,只有同样为早期建筑的行政楼秀雅的圆屋顶露出,毫无疑议地传递着一方地域的钟灵毓秀。
  只是不知晓,狮子山东侧那幢拜占庭建筑风格的理学院楼内,是否正在准备修缮才显满副颓态。它在中华民国十九年由汉口市政府资造。入进,假期阒无人声落满一层薄薄灰尘的楼道,有暗红木门的教室虚掩。轻轻推门进去,暗淡光线的教室内,同样布满浮尘。或者老式的水泥地面、陈旧的桌椅、以及斑驳的灰白墙壁在不无暗示出这些。整个呈圆拱形略显局促的空间,前后承架穹顶、柱头有精微雕饰的白色粗壮立柱,在凸显着建筑物象的与众不同,同时也昭告着寂寂的冷落。另外入进的一间利用地势修建的阶梯教室,除却狭长与幽深许多,也显颓落。站在其中,不知古旧与颓落愈显空间的静寂,还是设计较为密合的静寂空间陡增了它的幽僻,不禁产生与他处疏离之感。据说在此教室,讲课不用音响设备,声音会十分清晰。那会是特别的感觉。在武大,林林总总近三十栋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存在着太多可能性。
  未及下楼,听到一楼楼口处那位售卖明信片的年轻女子吆喊自己的声音。已到中午时分,她欲关闭楼门回家。匆匆出外,又面对了夏日下锦灿铺延的一切。所见一座座不同风格的老建筑,因山林的掩映,愈显幽谧和庄重。被称为“世界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的武大,其丰厚的人文历史,我想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日浸沉其间的学子们,当是幸运。
  在午间的炎炎烈日里,路遇武大湖滨路的珞珈面馆。一碗武汉特有的牛肉热干面,缓解了些许疲乏。夏日的武大,也在朗照里清明开去。再经凌波路,过凌波门,平展阔远的东湖即在面前。它为中国第二大城中湖,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武大凌波门校门仅一条马路相隔。当自己沿湖向东去往他处,阔展的湖面便一路相伴出很远。寂静开阔的路,一边来自东湖,一边则来自一直绵延的武大校园葱茏的植被和其掩映中的建筑。
  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在一九三二年珞珈山新校舍落成典礼上其中谈到:“十二年前,我和李四光在回国途中曾经设想,要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建设一所大学,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
  这也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理念。“山水”相守,“仁智”双全,不亦乐乎。
  致敬开创武大的先贤们。




云南 977_副本.jpg       云南 986_副本.jpg       云南 990_副本.jpg       云南 992_副本.jpg       云南 995_副本.jpg       云南 997_副本.jpg       云南 1029_副本.jpg       云南 1030_副本.jpg       云南 1034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9: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归程,转道武汉(二)
  行走东湖南路时,脑中突然跳出“大武汉”三个字。
  这并不是说那些建筑有多抢眼或人流怎样如织,而恰恰相反,它静谧和充满普通生活场景。如同看上去一个沉默和模样并不出众的人,偏居一隅不露声色,但属于某种特质的东西却在其中显山露水,给人气场的相吸。也许武汉这座已沉淀三千五百年历史的城市,已不需要特意摆出什么来证明它的沉厚,一举手一投足,便情至意到,自然而然。
  从连接武昌中心城区的光谷大桥下面穿过时,这些开始一一出现在面前。远处,城区中心鳞次栉比的建筑隐约可见,三面环水的磨山清丽在视野,这样就使得眼前行走的一条人行路道显出安静和从容。更有高大的法桐行道树蓊郁其中,间隔出路道的阔深,也似把主干道时而驶过的车流的声音阻隔在外,让如火如荼的武汉夏日朗润许多。
  另侧考究的白色铁栅栏作围墙的绿植带是耐赏的点缀。它们稍稍低矮,亦一路延伸开去,与高大法桐垂荡的枝叶几近相连,相映成趣。不断有藤蔓的茎叶缠绕和探出栅栏,摇曳生辉在面前,并且伸手可触、完全有与你姿意闹热的劲头。另一方面,密密的盘根错节的枝藤与铁栅栏精微构建中隐现的些许剥蚀,透出时光在其上丰盈的附着。
  还有路边变压器以古典式红砖小屋为外套的巧妙出现。除却色彩淡雅的门与窗,一棵翠绿的圣诞树和戴眼镜歪头微笑的圣诞老人,被恰到好处勾画在墙壁上,笔触精心又不乏随意,让人耳目一新。这带给的感觉不是刻意为之,而似乎仅仅游戏般的一个随性创设,单纯与丰富在其间同时并存,如同一幅立体的城市涂鸦作品生动在视野,城市品相因此耐人寻味起来。
  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出现在安静路边的咖啡馆和西餐吧。砖木结构建筑的古色古香中,少多循规蹈矩的意味,任意穿插的木栅栏、廊顶各不相同的吊灯、门角墙壁大小不一石块的垒砌、草绳于粗砺木柱的捆绕……这些现出原始的粗犷质感,与精细镂空的古典式门窗相互映衬、合情合理,没有丝毫突兀不搭,隐约可见南北美洲一带不拘一格的土著人建造风格。这是一座都市吸呐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了,而且出现得波澜不惊,像早已融入城市的骨血一样,没有惊鸿一瞥,只有安然般审度它存在的相谐一一与它自己、与这座城市。
  隔着马路,望见忠毅街与卓刀泉寺徽派建筑的门楼,这样黑瓦白墙、典雅大方的建筑一列横排开去,如波澜不惊出现的那些咖啡馆与西餐吧一样,自然流溢着古韵风貌,只不过它作为一种流派的传统汉族建筑,自有它不可替代的内涵与分量。况且其中的卓刀泉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历史的悠久,已足够把一座城市浸入时间长河的幽悠中,从而呈现出它沉实与大气的一面。
  而在拐角处经遇的那些老旧的普通民居的楼宇,让自己感到在瞬间触摸到与生命相息的城市苍厚的脉搏。大门入口处墙壁人与自然物象的古铜色浮雕、就那样鸽子笼似的锈迹斑斑的阳台、探出窗子攀上楼壁的簇实的藤萝、侧窗积满一层厚厚风尘的遮罩……有长杆斜插出阳台防盗网,上面夹满花花绿绿的浆洗衣物;密集的高耸通直的柳杉,葱郁在楼群间空地;楼间电缆一根根穿西过东、折上绕下,像根根输送营养的脐带,必不可少在空中和墙墙角角……一切杂乱又有序、陈旧但散发着安宁与繁盛气息,是武汉老住宅区一个生动缩影,世俗烟火和岁月印痕在那儿明显呈露,扑眼而入。像一道历史镜像,让人在望见的同时,产生要追溯什么的可能。它是老武汉底色的其中映现,丰富细腻着一座庞大都市的肌理。
  忽然记起去岁行走的汉口江汉路,眼前浮现出那些历经百年历史沧桑的老建筑。那是初次与武汉晤面所留下的深刻印象。老住宅区沉甸甸的时光载负,和称为“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的江汉路老街所折射出的凝重的岁月流变,虽然不可并立相比,但它们各自都留有的老故事,都会增加起老武汉流金光影的底色。
  武昌司门口商业街,在自己离开东湖南路之后,同它不期而遇。“大武汉”三个字,在一直相随。
  在午后的烈日炎炎中登上去往江边的公交车。它就处在江边大道的一侧,在自己奔赴江边时先由它牵住脚步,在不得不有的脚步缓移中,目光定定转向路两侧那些带给内心肃然沉实的建筑。我愧怍自己对武汉识见的浅陋,竟会时有忽略武汉在清朝就已开埠通商的历史背景。外商的涌入、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些因素给武汉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造就了武汉诸多古街老城风貌的出现。司门口商业步行街便是其中之一。民国时期的或欧陆风格或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就那样庄重典雅地鳞次栉比在其间。
  大多呈清灰色的建筑,虽最高不过三层,没有汉口江汉路建筑的高大恢宏,但古典建造风格繁富整饬的相得益彰带给的视野冲击,并不亚于江汉路。它自方整外形中透出灵巧的变化,加之密致精细的点缀,顺理成章有了铿锵中的流丽之美。就连屋顶小小的尖锥,也恰到好处,带出建筑优雅中的凌厉之势。
  在这样的街衢中,聚集了司门口商圈中如“曹祥泰”“刘有余”等众多老字号。其是商业主打,但来此,何偿不是于武昌老城区历史与建筑文化的体验和感受。被唤起的对历史、对文化的记忆,我想,是一种幸运。
  户部巷夹杂在司门口中,是东西走向的司门口路道一侧岔出的一条不到二百米、名曰“汉味小吃第一巷”的百年老巷。进入,熙攘即在眼前。但明清旧时式样的砖木房屋建筑也在即刻映入眼帘,以及应接不暇的店铺招牌。巷名,因曾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如今它已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更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其时已为下午时光,但行人还是摩肩接踵,一派沸腾气象。许是大多如自己一样,只是好奇的观光客而已。终是走了出来,还原司门口舒展的节奏。
  那儿,连路边一簇簇用来装点的花草,也用紫檩色木条一层层有条理地穿插框出,精致耐看,充满特质,巧妙谐和起身边那些带着岁月烟云的建筑。即使方整木条深幽的色调。还有一座类似古堡建筑的屋顶,竟有几丛翠郁灌木生就,影对碧空,让人在望到它的同时,望到了时间。它映衬着它所依附的建筑,在悄无声息中,顺便将它推向古远。
  司门口紧邻江边大道,走在街衢前望,便能感受到江边明净阔远的气韵。但街衢走完,还是折身又回走了一遍。初见于内心极为叹赏的触动,似乎在走完一遍时不能完全消解。是意犹未尽,还是流连忘返,我想,都是。
  那么,终于面对的江面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呢,这些是否为“大武汉”的另种展现?在江滩平台站定,凭栏远眺,汉口错落有致的建筑影像,现出在浩浩江水的另侧。去岁正是在汉口江边,以同样的姿势对望武昌。在那儿,近距离观望雄伟壮丽的大桥,是在行驶的轮渡中,但也只是概略观望,不能尽兴。现在就切身在旁,抚触到巍然挺拔犹如坚实壁垒的桥墩墩面。下层的双线铁路桥,每隔几分钟,便有隆隆的火车从中呼啸而过,贯通着南北大动脉京广线的运作。而上层的公路桥,则川流不息着繁忙的武汉交通,在轰然滑过的火车声中,显得悄然了许多。
  当在回家的归程,火车驶上大桥,望见车窗外近在眼前根根交错雄立的悬臂钢梁时,心绪难平。道不明难平的具体根由在哪里,似乎是只可意会的情愫,任由心潮在一种宏大、壮美、壮举、敬意、以及自豪等等掺杂其中的翻腾。
  终归是气势的左右了。
  不管是于长江第一桥,还是绵延数千公里的长江水。
  但无论如何,也终归,种种镜头要回返至人类这里,彼此的息息相关,凸显出各自最华丽与安然之处。江滩一块平展露台,如天空一样蓝色的躺椅上,是一些光着脚丫惬意休闲的人。而在不远处江边随便一处浓荫遮蔽的树木间,摇着折扇或穿着大裤衩的市民,也在进行着他们从容悠然的消夏生活,聊天、对棋、喝茶、散步。阔远微澜的江水,在他们身旁亘古流淌……
  武汉,到底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武汉了。




复件 云南 1131_副本.jpg       复件 云南 1147_副本.jpg       云南 1069_旋转_旋转_副本.jpg       云南 1103_旋转_副本.jpg       云南 1153_旋转_副本.jpg       云南 1155_旋转_旋转_副本.jpg       云南 1156_旋转_副本.jpg       云南 1159_旋转_副本.jpg       云南 1161_旋转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771

帖子

6541

积分

青铜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65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潍坊
19篇云南之行系列到今天已更新完毕,谢谢大家的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