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6|回复: 0

常山脚下蔡家沟:一个村庄的蜕变

[复制链接]

4012

主题

1万

帖子

50万

积分

总版主

48,

Rank: 8Rank: 8

积分
500302

论坛贡献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14: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常山东麓,群山环抱处,蔡家沟静静地卧在时光里。从常山发源的小河经村前流过,到位井子村西与扶淇河交汇,后又打了个弯儿向北流去。村前四个蘑菇状的山岭上,松树、柞树、刺槐长得茂密,四季常青。

这个村子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老人们常说,最早迁来的是蔡、张、周、丁几姓人家,蔡姓为首。传说蔡姓祖上在京城做过官,村子便得了"蔡家沟"这个名字。可如今村里却不见蔡姓人家,只有村北那条"北酱沟"还在,老人们说酱是腌菜的,"菜"和"蔡"同音,这不就把蔡姓给腌没了。

清末民初,梁姓、崔姓、郑姓陆续迁来。梁家尤其兴旺,解放前村里的几户大地主都是梁家的人。他们占着大片山地田地,在诸城城里开着铺子,堂号"益兴堂"。梁家的庄园叫"西大门",四周围着土墙,中间立着炮楼,守得严严实实。

过去的蔡家沟是个"三无村":无集体资产、无经济来源、无年轻劳动力。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走,只剩下老人守着老屋和田地。村中原有的五棵明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可惜在一九五八年办食堂时全砍了当柴火烧了。村南柳黄沟有两个石泉,其中一个石凿的泉眼直径约一米半,泉水甘甜,四季不涸,如今已闸于坝下。村中那趟东西石条,共十五块,每块两米长一米宽,石条南边是个荷花湾,湾四周遍植杨柳,是天热时大伙儿聚在一起乘凉唠嗑的好地方。

转机发生在二零一七年。诸城市政府请来了艺术家驻村创作,让这个寂静的村庄焕发出新的生机。艺术家们把乡土元素融入创作,艺术装置悄悄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整个村子变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美术馆。

村里建起了艺术家工作室、美术馆、古琴馆等十几处文化场所,还有东坡酒馆、粗粮细作工坊等经营门店。多位艺术家被这里的氛围吸引前来创作,其中几人长期住了下来。他们教村民画画,量身定制"七天绘画教学法",培养出三十多个农民画家。

最近,据说村里引进了食用菌智慧方舱,每个方舱装有一千四百个银耳棒。按照一个菌棒长三朵银耳计算,一朵卖到五元钱,能收入两万一千元左右。村里还计划开发食用菌采摘研学体验活动,让游客走进方舱,亲手采摘晶莹剔透的银耳。

村东头的石门沟,两边石壁像刀削过似的直上直下,活脱脱两扇石门。夏天常山上下来的山水冲到这儿,变成瀑布轰隆隆泻下来,几里外都听得见响动。这河上游叫柳黄沟,开春时节柳树刚冒芽,浅浅的鹅黄染透了河两岸,清秀安静得像是画里的景致。

今年的蔡家沟乡村文化旅游季已经拉开帷幕,活动以"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为主题,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感受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文化魅力。村里确立了"艺术研学+文化体验"的发展模式,建起了篆刻拓印、非遗扎染、香薰蜡艺等七个特色工坊。

蔡家沟变了,又好像没变。小河还在静静地流,山岭还是那么绿,只是村子里多了艺术的气息,多了游客的笑声,多了希望的种子。这个常山脚下的村庄,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的故事。

诸城常山脚下蔡家沟 - 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84fd6_1758091744977
1757918423368924_28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