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 各种聚会应酬也随之而来, 喝酒也成为很多饭局的必有活动之一。 最近,一封 《2018年春节退出酒场告知书》 在网上流传开来, 字里行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发出这样的感慨,很多人是对过度劝酒不胜其烦,但对于公务人员来说,这则“退出酒场告知书”则多了一层警示意义。
逢年过节也是“节日腐败”的高发期,机关单位的团拜宴请、人情往来的酒席接二连三,一些腐败的行为,在节日的掩护下暗流涌动,而这一切往往从酒桌上滋生。
“禁酒令”当头 春节要“忌口” 过去“无酒不成礼仪”的风气不仅在民众社会生活中流行,在官场政务工作中也同样盛行。感情酒、关系酒名目繁多,酒场谈事、“酒桌办公”现象俨然成为了“潜规则”。饮酒过量容易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作出不理智的决定,严重影响公职人员的形象,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要求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随后多省份相继出台了升级版“禁酒令”,比之前的“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更为严格。
据公开消息统计,目前,最高检、中央军委、***、保监会等部门均已颁布“最严禁酒令”,公务禁酒令正在向全国范围内蔓延。
当心!都是喝酒惹的祸 不论是公务人员工作日饮酒,还是领导干部公务接待饮酒,带来的社会危害和负面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有些干部午间饮酒、酒后误事,不是“关门大吉”,就是唱“红脸关公”,贻误正常工作,降低工作效率;还有一些“致命酒局”,狂斟豪饮,引发陪酒人员或被陪人员猝死的悲剧。
有了“挡酒牌”,以后不用担心这些了 几年前,曾有母亲抱怨公务员儿子陪酒,发微博求助组织部长。
有调查显示,“公务员中发病最高的是肝脏系统疾病,约34%公务员患有脂肪肝、肝囊肿等肝病”,而众所周知的一个医学常识是,“饮酒最易伤肝”。
有了禁酒令这道挡箭牌,公职人员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减少因过度饮酒带来的各种健康隐患甚至生命危险,还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各种“酒后误事”甚至“酒后违法”现象的发生。
吉林长春市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坦言,以前上级部门检查指导,中午、晚上都得喝酒接待,有时甚至要同时接待好几桌,身体吃不消了也得硬着头皮喝。“如今有了严格的公务禁酒政策,接待负担轻了许多。”
据此前曾推行“公职人员中午不饮酒”的河南省信阳市出具的一份“账单”显示,“短短半年时间,全市招待费节约了30%多,仅酒一项开支,就节约了近4300万元”。
“禁酒令”带动了社会风气改善,不仅给干部松了绑,也让民营企业减了负。在新疆喀什经营一家小公司的汪来顺表示“‘禁酒令’出台真是好”,但最初他也有一点担心,“我们做生意总免不了给人家安排吃饭,以前一顿饭吃吃喝喝两小时,事情也谈得差不多了,而现在安排工作餐40分钟吃完走人。”
“禁酒令”,禁的不仅是酒,而是公务人员的不正之风。
春节将至, 亲朋好友欢聚的时光, 应量力而酌身体为重。 而公务人员则更应该牢记 哪些时间、哪些场合不能饮酒 将“禁酒令”坚持到底。
来源:人民网,综合新华社、中央***监察部网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