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龙都街道〔原吕标镇〕西见屯村南岭,库沟村北侧有一条东西向深沟。40年前,在这条不起眼的山涧里,当地人经常会发现一些奇怪的骨头,村民以为是中药里的“龙骨”,就把这里命名为“龙骨涧”。虽然村民并不真正认识这些化石,但也误打误撞起对了名字。 龙骨涧就位于小镇里涓河的东岸,呈东西走向。由于在雨季泥土长期受到雨水冲刷,最终才得以使埋藏在地底下的恐龙化石被村民发现。 正是在是龙骨涧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巨型山东龙,才再一次使诸城声名远扬。 除了龙骨涧外,在诸城扶淇河东岸三里庄水库和潍河北岸侯家屯一带,以及舜王街等多个地方均发现了化石。 恐龙成为了诸城人的骄傲,所以这里又被叫龙城。现在的诸城经济腾飞,城市繁荣,昔日的东国名地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诸城恐龙化石出土于诸城市西南10公里的龙骨涧,1964年秋,国家地质工作者到诸城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经多次发掘,已发现化石点30余处,出土了恐龙化石30余吨。这里埋藏的恐龙化石,种类繁多,门类齐全,有小巧的鹦鹉嘴龙、高大的鸭嘴龙、凶猛的霸王龙、笨重的蜥脚龙,以及众多的恐龙蛋化石。龙骨涧附近,恐龙化石随处可见,有的裸露陡坡表面,有的混杂于沙石之中。因此这里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恐龙之乡”。 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距今约1亿年左右的水陆两栖动物。鸭形嘴便于吞食水藻及湖岸上的植物,脚趾间有蹼,可以在水中游泳;前肢小,后肢大,可以在陆地上站立行走。鸭嘴龙是卵生动物,生卵一窠20余个,所生之卵放射式有次序地排列着,十分整齐。 两具骨架长15米,高18米,重350公斤的恐龙化石,分别陈列于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被命名为“巨型山东龙”。1990年又发掘一具高9.1米,长16.6米的鸭嘴龙,被命名为“巨大诸城龙”。属鸟臀目鸭嘴龙科,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活动于湖泊沼泽地区,以岸边的植物和水中的蚌类为食物,现藏于诸城博物馆恐龙馆。 诸城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对这类生物的研究内容,同时也对山东东部白垩纪晚期的地质划分,古地理、古气候的探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2006年5月18日,诸城市恐龙博物馆馆员王培业在清理鹦鹉嘴恐龙化石。山东省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最近发现并发掘出土了一具较为罕见的鹦鹉嘴恐龙化石,为人们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化及地球变迁史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em0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1 23:12: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