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5日在诸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诸城市市长邹庆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和市委要求,《诸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工作,先后经过了调查研究、确定规划体系、筛选重点项目、纲要起草、咨询论证等阶段,广泛征求了市人大、市政协及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市政府多次进行讨论,去年12月份市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并进行了研究,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进行了审议。《纲要(草案)》的编制,较好地体现了群众路线和民主决策的精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纲要(草案)》将于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对《纲要(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省委加快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机遇,继续深入实施“四化”战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局面。力争到2010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更大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主要包括: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6亿元,年均增长16%;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2%;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年均增长18%;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把诸城初步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对于这一目标,需要特别说明三点:一是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全省为年均增长10%左右,潍坊市年均增长15%左右,考虑到我市经济发展基础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确定为年均增长16%左右。二是财政收入指标,随着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有望继续保持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因而确定为年均增长18%。三是这次长期规划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和指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十一五”目标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十五”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一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财政总收入1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综合发展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76位。二是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7%,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0家,有8家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8亿元。这些项目投资逐渐进入了回报期。三是城市化进程加快。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化水平达到40%,为跨越式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四是“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五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效果明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3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18亿美元。六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一切都为“十一五”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一五”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为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上升阶段,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继续吸引国际资本流向中国,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从我市自身看,一是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消费结构将全面升级,消费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二是工业结构日趋完善,产业群体优势比较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拉动力大大增强。三是我国经济重心北移趋势使山东半岛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我市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制造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日益显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建设为我市接受青岛辐射,实现和青岛的进一步对接提供了良好条件。四是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四化”战略深入人心,成效显著,各级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干事创业,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氛围越来越浓。 (三)“十一五”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市扩大出口难度较大;周边地区和县市发展普遍加速,竞争压力加大;人才、土地、资金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然比较严重;我市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运行质量不够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中的矛盾以及就业压力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总之,《纲要(草案)》提出的目标,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经过努力奋斗是可以实现的。 二、关于“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后五年,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柱力量,要继续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纲要(草案)》提出加快发展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培植壮大建筑建材、家具木器、造纸包装、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群体,形成产业竞争和区域发展的战略优势。三大支柱产业目前都已拥有一批大企业和名牌产品,今后五年继续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集群。几大潜力增长产业,目前也都有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好的企业作支撑。培强做大这几个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将大大增强全市制造业的后续发展能力。这几大产业的不断壮大及《纲要(草案)》提出的30多个重点项目的建成,必将有力地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品。要充分发挥园区的载体功能,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大项目,培育工业发展的新亮点。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十五”期间,我市已经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十一五”期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壮大知名品牌群体,发挥好品牌效应,并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我市是农业大市,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市也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具备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完全符合我市实际,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全省全国做出表率。《纲要(草案)》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要求,根据我市农村特点,分别从农村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提出了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核心是加快“三大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推进乡村建设城镇化。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城镇新区建设带动农村社区发展。三是推进农村社会新风貌建设,创造农村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三)繁荣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优劣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积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发展全面提速,比重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市中心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改造提升扶淇河联体市场、西外环联体市场和舜王新区三大骨干市场群。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业、休闲娱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重要载体。我市经济社会要有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大的提高,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顺应时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纲要(草案)》提出,要紧紧抓住我省建设半岛城市群的机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此,重点作以下说明: 一是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我们的欠账比较多。“十一五”期间,仍要加快市区道路和配套管网建设。建成日处理污水8万立方米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快燃气管网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天然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均达到70%。加快改造老城区现有供水管网,加快新管网铺设。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小城镇,在全市形成市区、中心镇、重点镇、一般乡镇梯度辐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 二是搞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两城一市”为目标,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内环境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 三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严格依法治市。积极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放开城市建设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加快市场化进程。 (五)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十五”期间,我市高强度、高标准建设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运营机制,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交通设施建设,到2010年,基本形成全市“十横十纵”为主要框架的公路网络,实现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客车;积极争取潍日高速的立项审批,力争使两条高速公路在“十一五”期间建成通车;拓宽改造国、省道诸城段;力争胶新铁路“十一五”期间修建复线,搞好地方专用线与胶新线的衔接。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搞好郭家村、石门、吴家楼等水库除险加固和潍河综合治理,建成青墩水库向城区供水工程,加大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力度,实施“农村通自来水”工程。电力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500KV渠河变电站、220KV芝灵变电站,扩建220KV栗行变电站,将诸城电网建成以220KV环网为主网架、以110KV为骨干网架的现代化中型电网。 (六)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十一五”期间,要按照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向社会事业的倾斜,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纲要(草案)》突出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事业,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和潍坊市高级技校诸城分校,实现职业教育规模的最大化和发展的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创作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全面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加快诸城市名人馆、会展中心、新博物馆、艺术团综合大楼等文化设施建设。卫生事业,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成立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育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好我市新的体育中心,建设潍坊市飞碟射击项目训练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就业政策和资金保障机制,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制度。 三、关于实现“十一五”规划任务目标的支撑保障措施 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措施。《纲要(草案)》第七章对此进行了规划部署。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一) 不断改革创新。诸城取得现在的成绩,得益于历届市领导不断的改革创新。诸城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和创新,力求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中介组织和市场,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三个体系”,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的改革,探索和建立能够保持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机制。 (二)积极扩大开放。我们必须以全球化的视野,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开放。要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要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扩大日韩等亚洲市场,深度开发欧美市场,努力实现对外贸易的多区域、全方位增长。要全面扩大利用外资。深入推进与日、韩、台的经济合作,加大对欧美和对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招商力度,加强与世界500强及国内大企业集团的联络与合作。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招商引资,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和重点培植的产业集群。要加快境外上市步伐,拓宽利用外资渠道。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突出抓好劳务输出和境外投资合作,争取在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上有重大突破。 (三)持续加大投入。投入仍然是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量的扩张阶段,没有大的投入作支撑,就不会有更快发展,更谈不上更好发展。加大投入最主要的是扩大招商引资。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来抓,重点围绕“大高外”项目,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加强银企合作,积极争取银行机构授信贷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和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注意研究和利用国家产业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建立全市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库。 (四)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市战略。未来区域经济实力的竞争,取决于科技及人才的竞争。推进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从总体上看,我市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机制和环境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强。“十一五”期间,如果不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广泛吸纳人才,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与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和人才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要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支撑,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利用外资并举的科技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企业聚纳人才的主体作用,特别要以高新技术产业、高层次研发机构吸引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尽快改善全市人才结构。要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培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营造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五)保持可持续发展。统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也是一项无法回避、必须做好的硬任务。要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生态工业链和生态产业园区。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构建和谐诸城。和谐诸城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重要前提和目标,平安、稳定、和谐是加快诸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是《纲要(草案)》体现时代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建设和谐诸城,关键是建立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的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 《纲要(草案)》突出强调了三个方面: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生产生活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体系以及运行机制为重点,建设“平安诸城”;以提高公民素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完善信用体系为重点,建设“文明诸城”;以坚持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完善基层民主为重点,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关于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主要从充分发挥年度计划、专项规划的作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加强对规划纲要的宣传等方面做了安排,以保证规划顺利实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十一五”,前景更加美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和“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