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鸭嘴龙化石骨架 供图/闫团祥
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著名恐龙专家赵喜进教授带队,在恐龙涧和侯家屯两个化石点开展了第二次恐龙化石发掘,共采集化石20多吨,装架起三具恐龙骨架,其中,长16.6米,高9.1米的巨大诸城龙,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保护性发掘方案经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批准后,诸城市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聘请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徐星领衔,开展了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保护性发掘。恐龙涧化石长廊、臧家庄化石层叠区、皇龙沟足迹群的发现以及诸城中国角龙、意外诸城角龙、巨型诸城暴龙等属种的研究命名都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成果。
此外,2022年诸城组织开展的最新一次化石普查工作,新发现了一处较为完整的波痕沉积构造和一些大型恐龙足迹化石,为研究诸城地区白垩纪时期恐龙的迁徙、生活场景及古气候、古地质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同年,研究命名的“完整诸城足迹”龟类足迹新属种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龟类足迹化石之一。
诸城恐龙涧化石长廊 摄影/闫团祥
诸城恐龙化石属白垩纪晚期,距今约7500万年,其所在岩层记录了白垩纪地质事件,对于研究古地质、古环境和古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诸城白垩纪恐龙动物群代表了亚洲和北美最相近的恐龙动物群,为研究白垩纪晚期恐龙迁徙、演化以及该时期古地理、古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诸城区域内恐龙骨骼化石埋藏的沉积相研究推断,在白垩纪时期,诸城区域内湖泊广布,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为以恐龙为代表的古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繁盛的“恐龙世界”。但到晚白垩世晚期,随着强烈的火山运动和温度的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炎热,随之湖泊区域开始缩减,植被逐渐减少,环境趋于恶化。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恐龙难以生存而开始大量的集群死亡,并被古地震引发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搬运、埋藏,经过几千万年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了今天所呈现的壮观景象。
攻坚克难,做成保护典范
诸城化石一部分暴露地表,一部分埋于地下,上下两部分由于温度、湿度环境以及埋藏条件的不同,加之规模大、分布面积广,保护难度很大。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保护珍贵的恐龙化石资源,积极联系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开展保护研究。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的专家等多次来诸城指导化石保护科研工作,在保护技术、材料、流程方面探索出许多有效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诸城恐龙涧地层保护工程 摄影/闫团祥
通过对原址埋藏化石区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实施勘察,为针对性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反复试验,采用硝基清漆和国际上先进的环氧树脂石材封闭胶对化石加固保护,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了避免地下水对化石侵蚀,在实施勘测基础上,在恐龙涧化石产地的南侧、东侧开挖并建设了深15米、宽1.8米的水泥土防渗墙,防渗墙外侧底部埋设排水花管,将地下水挡在外边并排到西侧涓河,防渗墙内侧地表铺设防渗膜,以防地表水入渗。另外,在恐龙涧化石产地的北侧、西侧通过帷幕灌浆建设挡水墙,挡水墙深达隔水层,墙内配套建设降水井及自动抽水设备,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自动排出化石区内蓄存的积水。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化石的威胁,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在恐龙涧、皇龙沟建起钢结构保护棚。同时,为做好原址展示化石冬季保温工作,利用棉毡、薄膜等保温材料覆盖保护化石,并配备取暖设施。在原址展示化石区放置温湿度表,每天观察和记录温、湿度变化情况,在遇到低温潮湿天气时,辅助取暖设施提温实施保护。
恐龙文化绽放异彩
在加强化石保护的基础上,诸城市深入挖掘恐龙文化,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恐龙文化旅游产品和科普产品,扩大诸城恐龙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发现的恐龙属种为主题,建设了暴龙馆、角龙馆、甲龙馆、龙立方展馆等集收藏、保护、研究、科普、展示于一体的恐龙属种专题博物馆。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恐龙专题博物馆串珠成链,策划推出诸城“恐龙之旅”旅游线路产品,年接待游客数量达50万人次,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特色独特的旅游线路产品。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和文创产品,是诸城化石产地开展保护利用的另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组织编写了《诸城恐龙化石珍品》、《山东诸城恐龙化石一百问》、《山东诸城恐龙论文集》等科普书籍,制作了《角开一世-诸城中国角龙成长记》、《锤爆一日-诸城中国甲龙生活记》、《恐龙蛋拾趣》等恐龙影片,编发了《恐龙文化研究》内刊;策划举办了“恐龙科普大讲堂”“化石模拟发掘体验”“仿真恐龙表演”等科普活动;研发恐龙文化衫、恐龙扑克等系列科普纪念品等,科普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委托非遗传承人制作鸭嘴龙、暴龙、角龙等10种诸城恐龙的面塑作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和版权登记,为打造恐龙文创产品奠定基础。
此外,依托丰富的化石资源,先后组织到日本以及北京、上海、西安、青岛等地成功举办诸城恐龙化石展览,每次都成为关注焦点。2022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及日本头部新闻门户网站MSN等近百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诸城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和波痕沉积构造,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超过1亿次;“完整诸城足迹”经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大众日报等十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时光匆匆流逝了几千万年,在诸城这片土地上虽然已经没有了恐龙的身影,但是通过恐龙密集埋藏的骨骼以及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仿佛穿越回那巨龙咆哮的远古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