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信息港城市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95|回复: 0

《石梁九老图》真正作者是诸城人

[复制链接]

3972

主题

1万

帖子

48万

积分

总版主

48,

Rank: 8Rank: 8

积分
480103

论坛贡献奖

QQ
发表于 2020-4-27 08: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山东潍坊
石梁空1.jpg

石梁空.jpg
石梁空 。.jpg


据“涓水”网友考证:《石梁九老图》的真正作者是诸城九老之一:王翰
王翰(1637-?),字为宪,号羽翁。明末清初文人、画家,著名诗人刘翼明的得意门生,《石梁九老图》的真正作者。
  目前看到的关于王翰的资料较少,历代县志也未见收录。仅大体知其为明隆庆年间曾任抚州知府王梁之孙,世居诸城东北白龙山之阳、芦河之畔,芦河古称芦溪,因此石梁九老图题记称其为“卢溪王羽翁”,“卢”字当为“芦”字之通假。王翰长于书画,至今仍有多幅山水画轴流落在国内各大书画拍卖网站及日本书画市场被拍卖流传。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张侗题跋原文有两处关于王翰的描述,一处是“凝睇六人,茹毫一一吐成小像者,为卢溪王羽翁”;另一处是“王子即貌两人(注:当指邱玉待、邱潍远),转而自貌”,也就是说,石梁九老图的真正作者,实际上就是王翰。至于为什么题款为“竹庄老人上官周”,很可能是后人托名所为。
关于诸城九老,我把涓水网友的考证复制过来,多一个网上记载的渠道。
关于“石梁九老”

  《石梁九老图》中的九老究竟谁何,张侗在题跋“记人”部分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光绪版《增修诸城县续志》也有进一步的说明,这对于后人的考证来说,要算十分奢侈的了。但无论如何,该画作是300年前的东西,社会背景、人文内涵都有了巨大变化,加之文言文语义语境跟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大不相同,更况张侗的记载本身又有“疑”、“或曰”等模糊、猜测的成分,也就是说,在张侗为《石梁九老图》作记时,图中是哪九老,有的就已经不是很清楚了;加之《增修诸城县续志》也有记载不一之处。因此要辨识图中描绘的是那几位人物,只能是个近似结果。

  以下按张侗题跋中记载的顺序,对“石梁九老”略作考证。

 1、邱信常(1646-约1706),字子石,诸城柴沟(现属高密)人,明诸生,著名碑拓家和旅游家。张侗记人跋文一开始“两人对酌,子石覆杯笑”中的子石即是。

  关于邱信常,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隐遗补遗部分专门有传,介绍邱信常弱冠任侠,征逐裘马场中。中年弃去,性好游复,忘近远。所至水无不停之棹,杖无不陟之山;逡巡旅次,屣无不倒之贤士大夫,是典型的隐士高人。


2、张傃(1646-1722),字白峰,诸城放鹤村人,明末清初“诸城四逸”之一。据张侗题跋,图中“浮白问青天者为白峰”。白峰乃张傃之字,浮白指畅饮一杯。

  乾隆版《诸城县志》文苑传中有张傃小传,描述其“诗冲宕,诸兄皆不及”。张傃性仁孝,喜欢交游,一生喜读书,四十岁成贡生,从此放弃科举,致力诗词古文,至老手不释卷,与同乡李渔村、刘子羽及其兄长蓬海、石民等日日游山乐水,诗酒相伴,有《一柳堂集》等传世。

 3、邱玕常(1619-1710后),字禾年,邱信常(子石)之兄。张侗题记“龙山老人禾年据梧而长吟”之禾年即是。为石梁九老中之年龄最长者,按题记记载,时年已是89岁高龄。

  龙山老人之龙字,题记中为繁体字左帝右已,据光绪版《增修诸城县续志》识读。另,据梧二字乃抚琴之意。

 4、隋平(1646~1711),字无奇,号昆铁,一字悔斋,诸城市昌城镇官庄村人。跋文中“昆铁、石之民兀自坐隐,曾不经听”之昆铁,即隋平。“坐隐”乃古人围棋手谈之谓。《石梁九老图》中两人对奕者,即为隋平与张侗,旁观者为张衍。

  据资料,隋平7岁时父死于仇,母徐氏携入京师,为父复仇。既壮立,勇敢自负,时跨苍骡,戎服剑佩出游。其为人,圆面赤颊,短小精悍,且棱棱有射人光。少读佛、道书,俱及半而止。尝学诗于刘翼明、李澄中,并与县诸文人相唱和。喜交游,酬赠尽国士。晚年究心王、陆之学,好读《易》,筑梅花书屋,中画太极,环以36宫, 俯仰指数以为乐,有诗集《半航草》、论学文字《圣学同心录》等传世。曾辑邑中诗为《琅邪诗略》7卷,并请王士祯作序(实由士祯委托张侗代作),是为邑有诗集之始。

 5、张侗(1634—1713),字同人,号石民,又号石之民,明末清初山左著名文士,住普庆村(现诸城市枳沟镇普庆村),自名其居曰“其楼”,寓管宁坐卧一楼之意。张侗自幼天资颖悟,至性绝人,博通经史,涉猎百家,工诗古文词,专心问学,绝意荣利。平日里的主要活动就是跟一些前朝文人遗老遗少在普庆村放鹤园、常山、九仙山、马耳山等地聚散闲游,咏酒放歌,寄情山水,超然物外,“出随樵牧衣裳懒,醉卧羲皇岁月闲”。吟咏唱和之际,留下了众多作品传世,有《放鹤村文集》、《其楼诗集》、《其楼文集》,以及《卧象山志》、《鲁论言外录》,等等。

  张侗不仅是石梁九老会的代表人物,当时诸城文人士子还有四逸、十老等等之称,也时常诗酒雅聚,张侗基本上都是核心人物。此《石梁九老图》之题跋,即张侗亲笔,其文收入其《其楼文集》。文中“洛下之收司马君实”,君实为北宋司马光之表字。元丰年间,洛阳有富弼等一批休致官员文人,相约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的“老而贤者”十余人,仿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定期聚会、诗酒为乐,时人称为“洛阳耆英会”,所聚年皆七十以上,独司马光六十四岁,由文彦博盛邀入会,为聚会撰《会约》、定规矩,并为之序曰《洛阳耆英会序》,使得耆英会之事广为流传。诸城的石梁九老会,无疑也是仿其风雅,张侗所言“预于斯图者,亦如洛下之收司马君实云尔”,则应是自歉之语,意为甘为石梁众老服务。实际上当时张侗年齿仅次于邱玕常(89岁),与张衍同庚(73岁),在九老中属核心骨干成员。

 6、张衍(1634—1710 ),字溯西,一字蓬海,诸城放鹤村(今枳沟镇普庆村)人。为清初著名遗民,去世后乡谥恭惠先生。石梁九老中张衍年齿排第二,经常是放鹤园、卧象山、石梁空雅聚之首倡者。石梁九老图中张侗所记“从旁代下一著则蓬海也”即是。

  张衍为人孝友而慈,好施予,多善行。其生母徐氏为清兵所害,遂终生不求仕,以山水友朋为乐。与其弟张佳、张愫、从弟张侗,皆人品高洁而有文名,时人称为“张氏四逸”。县志资料载,张衍牵头建放鹤园,辟石屋山、卧象山,接纳四方文士逸民,一时名流集门,生死相依。衍工书画,遗作有《渐山阁草》等,可惜失传;有《墨菊图》,据说珍藏于诸城博物馆。

 7、王翰(1637-?),字为宪,号羽翁。明末清初文人、画家,著名诗人刘翼明的得意门生,《石梁九老图》的真正作者。

  目前看到的关于王翰的资料较少,历代县志也未见收录。仅大体知其为明隆庆年间曾任抚州知府王梁之孙,世居诸城东北白龙山之阳、芦河之畔,芦河古称芦溪,因此石梁九老图题记称其为“卢溪王羽翁”,“卢”字当为“芦”字之通假。王翰长于书画,至今仍有多幅山水画轴流落在国内各大书画拍卖网站及日本书画市场被拍卖流传。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张侗题跋原文有两处关于王翰的描述,一处是“凝睇六人,茹毫一一吐成小像者,为卢溪王羽翁”;另一处是“王子即貌两人(注:当指邱玉待、邱潍远),转而自貌”,也就是说,石梁九老图的真正作者,实际上就是王翰。至于为什么题款为“竹庄老人上官周”,很可能是后人托名所为。

 8、邱玉待(1640-?),字子我,号痴拙子,诸城柴沟(现属高密)人,明末清初文人,邱信常(子石)之兄。

  9、邱潍远(1640-?),字紫山,诸城柴沟(现属高密)人,明末清初文人,邱信常(子石)之侄。

  邱玉待(子我)、邱潍远(紫山),即张侗题记所述之“后闻屐声跚跚来至止者,为痴拙子子我、紫山”。此二人资料均少见,除光绪版《增修诸城县续志》在隐逸补遗部分邱信常条目下的有限介绍以外,其他历代县志均未见记载。


关于“九老”以外之另外三人

  除上述较为明确的“石梁九老”以外,张侗题记中还提到了另外三人:张佳、孙万夫、怀东。

  一是在描述 “茹毫一一吐成小像”的卢溪王羽翁之前,有“疑子云一人,欹倚石畔凝睇六人”之句。这里子云指的就是张佳。张佳(1636—1725)字子云,系张衍张傃之弟、张侗之堂弟,其年齿小张衍、张侗2岁。四堂兄弟同住于放鹤村,均通经史、善诗文、工书画,被时人共称为张氏“四逸”。至于为什么“欹倚石畔凝睇六人”的“疑”是张佳而不确定,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资料解释。合理的猜测,应该是众耆老在石梁空聚会不止一次,每次参加的人物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参加这次,不一定参加另外一次。因此对于王翰图中的“欹倚石畔”者,究竟画的是王翰自己,还是画的张佳,张侗自己也吃不准,后来可能又没有机会跟王翰本人核对,因此用一“疑”字记述了一下其事,说明张佳有时也参加石梁聚会。

二是在描述邱玉待(子我)、邱潍远(紫山)时,有句“或曰其指向月者,孙万夫语其弟怀东也”。关于此一语句的理解争议颇大。有人认为张侗使用了跟描述张佳相同的笔法,即张侗认为后两人可能是邱玉待或邱潍远“跚跚至止”,也可能是孙万夫“指月语其弟”孙怀东。另一意见则完全相左,认为对原语句的理解有问题,该语句描述的是,石梁九老会之后,孙万夫与其弟孙怀东观赏王翰所作之《石梁九老图》,其时还没有张侗之题记。两兄弟议论“跚跚至止”之邱玉待、邱潍远,孙万夫告诉其弟怀东,后至二人举手者,指的是空中的月亮,也就是,邱玉待、邱潍远二人在欣赏石梁空峡谷上空之半弦月。语句中的“或曰其指向月者”的“其”字,指代的是《石梁九老图》画作本身,并非指代孙万夫其人。
笔者基本上倾向于后一种意见。石梁空峡谷为南北走向,大体上是南高北低,进入峡谷一般也都是从北向南。而当地空气通透度通常较高,在合适的阴历日期,上午八九点钟或下午四五点钟,可以欣赏到天空中的半弦月,峡谷明月,十分美丽壮观。因此,“跚跚至止”的子我紫山驻足赏月,指点峡谷苍穹,是十分可能的。从语意上分析,貌似也更符合题记原意。


《石梁九老图》是清代康熙年间流传下来的一幅古画作,描绘当时诸城“张氏四逸”等九位隐逸文人一次诗酒雅聚的场景。鲁东南地区自古人文荟萃,冠冕不绝,其间擅翰墨丹青者代不乏人。马耳山地处岗脉之脊,周边峭壁巉岩,风光旖丽,自古描摹山水之作定然不少,但流转至今的传世作品却不多,《石梁九老图》是今天有幸能看到的珍品之一,对于研究当时当地的人文历史乃至地质地理无疑都有重要价值。

关于《石梁九老图》的作者
  《石梁九老图》题头位置有醒目款识:“竹庄老人上官周时年七十有四”,标明该图作者为上官周。
经考证,上官周(1665-约1749)为福建长汀南山官坊人,原名世显,后改名周,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画家,终生布衣,耽于书画,有画作上万件流传民间,代表作有《晚笑堂画传》、《康熙南巡图》等珍藏故宫博物院。
  上官周何时、何故到山东半岛、鲁东南、甚至马耳山,尚未发现有现成的文献记载,不得而知。如果《石梁九老图》确为上官周所作,那么按其所描绘石梁空之意态情境,应亲身到过石梁空无疑。
 但问题在于,关于上官周题款的时间,存有重大漏洞——按张侗的记年描述,与“竹庄老人上官周时年七十有四”的款识,其间有30多年的时间差!具体情况是:

  史学界及福建长汀上官周的后人公认上官周生于1665年(康熙四年)。按画作款识“时年七十有四”的时间记载,则此画应作于1739年(乾隆四年)。拍卖公司标注的此画创作年代,也是1739年。

  但按照张侗题跋时间落款,为丙戍年季冬。简单推算可知,丙戍年对应的合理年份为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而按年龄推算,张侗生于1634年,则撰写此文时已是73岁;跋文中记载邱玕常(禾年)时年89岁,也与邱氏祖谱资料记载其生于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完全相符。据此可以推算出石梁九老聚会的确切年份,应为1706年。

显然的,上官周款识的1739年,与张侗题跋的1706年,二者相差了整整33年,这是没法用记载误差、计算误差、甚至公历农历误差所能够解释的。直言之,二者必有一假。

  个人认为,张侗记载的1706年应该是准确的。也就是说,此画并非上官周所作,上官周1706年只有42岁,与其自称“竹庄老人上官周时年七十有四”相差太大。除年龄推算之外,还有本地县志资料佐证,更有张侗题跋中关于王翰“茹豪一一吐成小像”、“王子既貌两人转而自貌”等描述为据。因此可以确认,此《石梁九老图》的真正作者,是诸城本地清代名画家王翰。

至于王翰创作的《石梁九老图》上为什么会有上官周的款识,可能跟历史上此画的收藏与流通有关,但显然不是今人所为。其具体原因由于缺乏资料,无法妄度。
  至于《石梁九老图》本身,剥离了名画家上官周的光环,丝毫不影响该画作的深刻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某种意义上说,恢复该画作的本来面目,甚至能更好地彰显我诸城乃至鲁东南醇厚的人文历史内涵,更好地体现这笔珍贵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也有学者认为是上官周临摹王翰画作。

 一、《石梁九老图》概貌

  《石梁九老图》一横长条 幅,完整尺寸为22×270厘米,由绘画及题跋两部分组成,其中绘画部分22×110 厘米,题跋部分22×160厘米。整幅画作前有款识,后有题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诸要素齐备,信息含量极大。

现将款识及题跋部分文字识读一下。博宝拍卖网的文字说明有几处疏漏,依据原图及光绪版《增修诸城县续志》的记载进行了订正。



 款识:竹庄老人上官周时年七十有四

  钤印:上官周印

  鉴藏印:念先审定(整理注:当为浙江上虞之丁念先,字守棠,台湾书画家,后不赘)

  题跋:

  记地:石梁空在齐长城青牛郑氏南五里山中,断涧石陂 ,涓涓水咽不流。白下洪生所谓风鸣水和,奏为姑洗之律者也(整理注:“白下洪生”当指洪嘉植,字去芜,号秋士,安徽歙县洪源人,生于南京,工诗文。康熙十二年游诸城,结交张衍、张侗等众文人,后不赘)。

  记人:两人对酌,子石覆杯笑;浮白问青天者为白峰;龙山老人禾年据梧而长吟。昆铁、石之民兀自坐隐,曾不经听;从旁代下一着则蓬海先生也。或疑子云一人欹倚石畔;凝睇六人,茹毫一一吐成小像者为卢溪王羽翁。后闻屐声跚跚来至止者,痴拙子子我、紫山。或曰其指向月者,孙万夫语其弟怀东也。王子既貌两人,转而自貌,颊上毫栩栩欲动,九老图所以传也。

  记年:羽翁时年七十;蓬海、石民长羽翁三岁,长子云二岁;万夫长子云七岁,少禾年十岁,于是禾年年八十有九矣。而子我、紫山少羽翁三岁,长白峰、子石、昆铁六岁,皆不得称老。预于斯图者,亦如洛下之收司马君实云尔。丙戌年冬,张侗撰。
钤印:有钱难买是清闲。
下图是原画作与谷歌卫星地图的对比情况,看一下,是不是有相当高的相似度?需要说明的是,下图中的水面部分是长城岭水库的一部分,在古代,这儿是一条峡谷

石梁空5.jpg

石梁空6.jpg   




石梁硿乃是一古代地名,其具体地点指现在五莲县松柏乡松月湖(原长城岭水库)上游的峡谷地段。张侗题跋“记地”中的“齐长城青牛郑氏”,指的是松月湖(原长城岭水库)下游的前长城岭村,隶属于五莲县松柏乡。该村全部人口都姓郑,相传为战国时代祖居此地,为当地真正的原住民。

石梁硿作为一个地名,除了古代典籍记载以外,平时少为人知。只有当地的李家店子、北山前、香店等少数几个村庄,仍然将石梁空峡谷东岸的高地称之为石峦坪。

石梁空2.jpg

石梁硿虽然距离马耳山主峰不远,但与马耳山主峰变质岩地质不同,为极具典型的北方花岗岩裸岩地质,跟五莲山、九仙山等地质特点相同。在石梁硿、石峦坪及峡谷西岸的铁固山东麓地区,裸露地表的花岗岩经亿万年风化侵蚀,形成大量的孤岩形态,覆盖大片区域地表,一眼望去,奇形怪状,光怪陆离,宛若石浪滚滚,蔽目飞空,十分赏心悦目。在古代,这儿更是地势险阻,高山大壑,悬崖断壁,水溅雷鸣,惊心动魄,因此成为周围隐士文人的聚集酬唱的理想地境。

传说,石梁硿是战国时期齐魏的交界处,战国大军事家孙膑被庞涓迫害后被追至此处,因为齐魏交界,庞涓不敢跨界追杀,并因地势险要,不易作战,才作罢,所以可以说石梁硿的存在成就了一代大军事家孙膑,也才能使我们现代人看到《孙膑兵法》的存在。

传说,孙膑隐居石梁硿,并为当地老郑家踏勘了龙脉吉穴,老郑家感谢孙膑,把一头青牛送给了孙膑,孙膑与青牛相伴隐居于此,至今在村子西北还有那座老牛坟。因此,后人便称呼长城岭郑氏为青牛郑氏,同时也用于称呼长城岭村。于是,松月湖(原长城岭水库)前面的峡谷中的湍流不息的水瀑,当时的文人们也就将其称为“青牛涔”,或科称“牛涔”。在诸城城南一带、特别是马耳山西麓地区,凡是称为牛涔的,指的都是指松月湖的这个地方。

石梁硿从古至今就是文人墨客的喜爱之地,除了孙膑的传说,更有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石梁九老图》为证。

据百度百科,上官周(1665-1749后),福建长汀南山官坊人,原名世显,后改名周,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画家,终生布衣。

上官周自幼聪颖,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于画,是清代著名民间画家。作品众多,一生作品逾万,代表作为传世之作《晚笑堂画传》等。上官周画作在清代即列为珍品,清朝宫廷尤其赏识上官周的人物画,曾下旨让上官周与当时著名的画家王石谷、王原祁合绘《康熙南巡图》12卷(现存故宫博物院)。该画所绘人物近万个,个个栩栩如生,神态逼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劳动人民的生活。

石梁空3.jpg

石梁空的自然风光特点,可以概括为山、瀑、石、壑四字,尤其以“石”景为最。《石梁九老图》的主题是描绘“九老”见效,自然风光只是作为背景,因此,作者对整个背景的勾勒突出的就是石景,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以石写意技巧达到了高度的神似,甚至在相当程序上达到了神似。使用现代卫星影像与古人的画作进行比较也许涉嫌庸俗,但对于增进我们对古人画作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可能有所助益。

值得关注的是,作者上官周是福建长汀人(后面将作介绍),距离鲁东南直线距离1200公里以上。至于上官周何时何故造访鲁东南,没能找到任何资料。但不管怎么说,石梁九老图所描绘的石梁空自然风光,没到过现地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如此既神似又形似的作品。

石梁硿更吸引了清代著名文士、地理学家,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恩科副贡生,侯登岸的称赞,以诗为证,侯登岸一生走过的地方不少,但不远三百里到鲁东南来,而且详细考察石梁空并留下长篇诗作,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也令人感动。

《青牛涔》

〔清〕侯登岸
两山夹一川,横流乱石上。
陡辟为高崖,下窥见深旷。
水势落半空,轰訇日夜壮。
激荡为散丝,白缕自飘飏。
无云忽风雷,飞雨洒青嶂。
汇之为方池,幽深蓄滉漾。

境奇人迹绝,因之独惆怅。

原载《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卷十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